企业如何做“目标成本分解”文章(二)
录入时间:2005-08-29
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不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
润率常常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变动,而不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在这种情况
下,只要各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即可。
例:假设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上年三种产品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
20%、10%、15%,计划期要求销售利润率增长2%,预计销售收入分别为
50万元、30万元、20万元,销售税金分别为5万元、3万元、2万元。假定A
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4%,B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维持上年的水平不变,C
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17%。那么,如何确定该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和各产品的
目标成本。
解析: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50%×20%+30%×10%+20%×
15%=16%
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16%+2%=18%
企业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24%×50%+10%×30%+17%×
20%=18.4%>18%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50+30+20-5-3-2-100×18%=72
(万元)
A产品目标成本=50-5-50×24%=33(万元)
B产品目标成本=30-3-30×10%=24(万元)
C产品目标成本=20-2-20×17%=14.6(万元)
由于33+24+14.6=71.6(万元)<72(万元),因此该企业能
完成预计的总体目标成本。
二、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
在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产品的基础上,还需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结合企
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组织体系和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等继续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分
解方式:
1、按产品组成分解
如果企业属于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其产品由各种零部件装配而成,对这类企业
应按照产品的组成或结构,利用功能评价系数或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
本分解为各零件或部件的目标成本。
(1)利用功能评价系数分解产品目标成本。
功能评价系数反映产品功能的程度,是产品价值分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产品功
能与产品成本密切相连,通常,功能多、质量好的产品,成本就高一些;反之,成本
就低一些。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评分法予以确定,即将各个零部件的功能一一进行
对比并打分,重要的打1分,次要的打O分。功能评价系数是某一零部件得分与全部
零部件得分合计的比值。
计算公式如下:
功能评价系数=某-零部件得分÷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
依据功能评价系数可以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零部件的目标成本。
(2)利用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产品目标成本。
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是指依据历史成本资料计算的各零部件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
比重。分解目标成本时,企业可结合计划期各零部件材质、复杂程度等的实际变动情
况调整该百分比,然后根据调整后的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到各
零部件。
按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是产品目标成本最基本的分解方法,但从成本真实性
的角度来看,按功能评价系数分解的产品目标成本更能真实地反映各零部件的成本,
从而使各零部件的成本保持在合理的目标成本水平上。
2、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
如果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其产品经过许多相互联系的加工步骤,前一
步骤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是后一加工步骤的加工对象,最终形成产成品。对这类企业应
按照产品成本形成的逆方向,由确定的产成品目标成本依次倒推各步骤的半成品目标
成本,即根据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比重的历史资料并经过调整,还原
已确定的产品目标成本,从而将产成品目标成本分解为半成品的目标成本。
3、按产品成本项目构成分解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新产品,在利用“倒扣法”测算出新产品的目标成本的
基础上,还需根据设计工艺所确定的技术定额,确定各成本项目及其所占成本总额的
比重,并以此来分解目标成本。即首先按设计方案规定的产品所耗用各种原材料的消
耗定额和计划单价,确定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按设计方案规定的产品工时定额和计
划小时工资率,确定产品的直接工资成本;按产品工时定额和各项费用的计划小时费
用率,确定制造费用成本;然后就可以根据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分解目标成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