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1)
录入时间:2004-12-29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9/2004信息】 目 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要素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会计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应收和预付款项
第一节应收票据
第二节应收账款
第三节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第四节坏账第五节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
第三章存货
第一节存货的确认
第二节存货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四章投资
第一节投资的确认
第二节短期投资
第三节长期债权投资
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
第五节长期投资减值
第五章固定资产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第四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第五节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
第六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六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一节无形资产
第二节其他资产
第七章流动负债
第一节短期借款
第二节应付票据
第三节应付和预收款项
第四节应交税金
第五节应付股利和预提费用
第六节应付工资及应付福利费
第八章长期负债
第一节长期借款
第二节应付债券
第三节长期应付款
第四节专项应付款
第五节借款费用
第九章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第二节实收资本
第三节资本公积
第四节留存收益
第十章费用
第一节费用的分类
第二节生产成本
第三节期间费用
第十一章收入和利润
第一节收入的分类
第二节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第五节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六节关联方交易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第七节利润第八节利润分配
第十二章债务重组
第一节债务重组概述
第二节债务重组的核算
第三节债务重组的披露
第十三章非货币性交易
第一节非货币性交易的概述
第二节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
第三节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
第十四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第二节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第三节会计差错更正
第十五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第二节调整事项
第三节非调整事项
第四节利润分配方案中的股利
第五节持续经营
第十六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利润表
第三节现金流量表
第四节合并会计报表
第五节会计报表附表
第六节会计报表附注
第十七章预算会计
第一节预算会计的构成
第二节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
第三节事业单位净资产
第四节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
第五节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第一章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要素概念、主要特征及会计等式
(二)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三)掌握会计确认概念及基本确认条件
(四)熟悉会计计量概念及计量基础
(五)了解财务会计报告概念与分类
[考试内容]
第一节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它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它们直接关系到企
业财务状况的计量。
(一)资产
1.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
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
产。
2.资产的主要特征
(1)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企业。
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2.负债的主要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
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
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平衡关系,即,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
成果的计量。
(一)收入
1.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2.收入的主要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二)费用
1.费用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的主要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
(2)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3)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四)收入、费用、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
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等于利润。在不考虑调整因素(比如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投资收益等)的情况下,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即,收入
-费用=利润。它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
果和现金流量。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
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
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一贯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
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五、可比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使所有企业的
会计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础上。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采用相同的会
计处理方法。
六、及时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及时性原则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七、明晰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做到依据合
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
目完整、数字准确。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
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
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九、配比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
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十、历史成本原则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
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
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
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十二、谨慎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
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十三、重要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
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
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
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
第三节会计确认和计量
一、会计确认
(一)确认的概念
确认是指将某一项目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地记录并列入会计主体
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的过程。
会计确认涉及以文字和金额表述一个项目,并将该金额包括在资产负债表或利润
表的总额中。
(二)基本确认条件
某一项目能否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列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
除了要满足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外,还应满足以下两项基本确认条件:
1.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
2.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表明,一个项目符合某个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会自动要求确认另一个会计要素。比如,在将某个项目确认为资产的同时,通常会同
时确认一项负债或收入等。
二、会计计量
(一)计量的概念
计量是指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记录并在会计主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
表中确认和列示会计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会计计量涉及选择具体的计量基础。
(二)会计计量基础
会计计量基础是指用货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采用的标准。
会计实务中使用的计量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行市价、重置成本、可变现
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
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最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在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时,通常
会结合其他计量基础。
第四节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
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也称财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组成。
二、财务会计报告分类
按编报期间不同,财务会计报告可分为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半年、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都是在会计年度内编制的,统称为中期财务报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