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方法

录入时间:2004-09-27

    【中华财税网北京09/27/2004信息】 根据内部销售价格与内部销售成本的关系, 内部存货交易有以下三种情况:(1)内部销售价格大于内部销售成本,产生内部销 售利润,销售毛利率为正数;(2)内部销售价格小于内部销售成本,产生内部销售 亏损,销售毛利率为负数;(3)内部销售价格等于内部销售成本,内部销售损益为 零,销售毛利率为零。本文将讨论在上述三种条件下内部存货跌价准备的两种抵销方 法。   一、内部存货跌价准备的分析抵销法   在论述内部存货跌价准备的分析抵销法之前,先要说明如下四个公式:   对本期期末内部存货而言:已提准备=该存货内部销售价格-本期期末该存货可 变现净值=A(A≥0,当A<0时,取A=0)(公式1);应有准备=该存货内 部销售成本-本期期末该存货可变现净值=B(B≥0,当B<0时,取B=0) (公式2)。   对上期期末内部存货而言:已提准备=该存货内部销售价格-上期期末该存货可 变现净值=E(E≥0,当E<0时,取E=0)(公式3);应有准备=该存货内 部销售价格-上期期末该存货可变现净值=F(F≥0,当F<0时,取F=0) (公式4)。   所谓内部存货跌价准备分析抵销法(以下简称分析抵销法),就是根据内部存货 实际流转情况不同,将全部内部存货交易拆分为若干个部分后分别编制抵销分录的方 法。分析抵销法的6种类型如下:   1、本期购入的内部存货全部转为本期期末存货。对本期期末该存货而言,根据 公式1计算的已提准备=A;根据公式2计算的应有准备=B;应补提的本期准备= B-A=G,其抵销分录为根据应补提本期准备G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存货 跌价准备”(当G>0时,用蓝字记录;当G<0时,用红字记录;当G=0时,不 作抵销分录)。   2、本期购入的内部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因为该存货已经对外销售,期末没 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不用计提。因而,不作抵销分录。   3、本期购进的内部存货本期部分对外销售。其中,对外销售的部分按上述类型 2处理;未对外销售的部分按上述类型1处理。   4、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全部转为本期期末存货。对上期期末该存货而言,根据 公式3计算的已提准备=E,根据公式4计算的应有准备=F,应补提的前期准备= F-E=H。对本期期末该存货而言,根据公式1计算的已提准备=A,根据公式 2计算的应有准备=B,应补提的全部准备=B-A=M,其中应补提的前期准备= H,应补提的本期准备=M-H=K。   (1)根据“应补提的前期准备”H作抵销分录,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贷 记“存货跌价准备”(当H>0时,用蓝字记录;当H<0时,用红字记录;当H= 0时,不作抵销分录)。   (2)根据“应补提的前期准备”K作抵销分录,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存 货跌价准备”(当K>0时,用篮宁记录;当K<0时,用红字记录;当K=0时, 不作抵销分录)。   5、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对上期期末该存货而言,根据公式 3计算的已提准备=E,根据公式4计算的应有准备=F,应补提的前期准备=F- E=H。其抵销分录为: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当H> 0时,用蓝字记录;当H<0时,用红字记录;当H=0时,不作抵销分录)。   6、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本期部分对外销售。其中对外销售的部分按上述类型5 处理;未对外销售的部分,按上述类型4处理。   显然,在任意条件下,企业集团内任何复杂的内部存货交易都可以拆分为上述6 种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采用分析抵销法编制内部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分录。   二、内部存货跌价准备的综合抵销法   所谓综合抵销法就是将全部内部存货交易综合在一起编制抵销分录的方法。综合 抵销法包括以下三步:   1、假设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即期初内部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其抵销原 理同上述类型5。对上期期末该存货而言,根据公式3计算的已提准备=E,根据公 式4计算的应有准备=F,应补提的前期限备=F-E=H。其抵销分录为:借记 “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当H>0时,用蓝字记录;当H<0 时,用红字记录;当H=0时,不作抵销分录)。   2、假设本期购入的内部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其原理同上述类型2,不作抵 销分录。   3、根据本期期末内部存货(即上述期初内部存货和本期购入的内部存货中,实 际未对外销售的部分)的实际情况,对前两步假设进行调整。对本期期末内部存货中 上期转入的部分而言,根据公式3计算的已提准备=E,根据公式4计算的应有准备 =F,应补提的前期限备=F-E=H。对本期期末全部内部存货而言,根据公式1 计算的已提准备=A,根据公式2计算的应有准备=B,应补提的全部准备=B-A =M,其中:应补提的前期准备=H,应补提的本期准备=M-H=K。(1)根据 “应补提的前期准备”H作抵销分录,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当H>0时,用蓝字记录;当H<0时,用红字记录;当H=0时,不作抵销分录)。 (2)根据“应补提的本期准备”K作抵销分录,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存货跌 价准备”(当K>0时,用蓝字记录;当K<0时,用红字记录;当K=0时,不作 抵销分录)。   三、分析抵销法和综合抵销法的应用举例   [例]某企业集团只有母、子两个公司。上期母公司出售一批存货给子公司,内 部销售价格10000元,内部销售成本12000元,内部销售毛利率为-20%, 该产品全部转为子公司上期期末存货,上期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其账面余额的 70%。本期子公司从母公司购进两批存货,第一批购进存货,内部销售价格 15000元,内部销售成本13500元,内部销售毛利率为10%,第二批购进 存货,内部销售价格20000元,内部销售成本21000元,内部销售毛利率为 -5%,本期子公司对外销售该内部存货8000元,子公司期末存货采用先进先出 法计价,本期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其账面余额的90%(假设除上述业务外,该 企业集团没有发生其他内部交易)。   本期期末内部存货价值=(10000-8000)+15000+20000 =37000(元)   按分析抵销法,抵销分录如下:   (1)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10000元中,部分(8000元)对外销售,部 分(2000元)转为本期期末存货。其抵销原理同上述类型6,就已经对外销售的 部分存货(8000元)而言,已提准备E=8000×(1-70%)=2400 (元);应有准备F=8000×(1+20%)-8000×70%=4000 (元);应补提的前期准备H=4000-2400=1600(元)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16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00   就转为本期期末存货的部分(2000元)而言,上期期末该存货已提准备E= 2000×(1-70%)=600(元);应有准备F=2000×(1+20%) -2000×70%=1000(元);应补提的前期准备H=1000-600= 400(元),其中应补提的前期准备H=400元,应补提的本期准备=400- 400=0   借:期初未分利润 400    贷:存货跌价准备400   (2)本期第一批购进的存货15000元(内部销售毛利率10%),全部转 为本期期末存货。对本期期末该存货而言,已提准备A=15000×(1-90%) =1500(元);应有准备B=15000×(1-10%)-15000× 90%=0;应补提的本期准备G=0-1500=-1500(元)。其抵销原理 同上述类型1,抵销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5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500)   (3)本期第二批购进的存货20000元(内部销售毛利率为-5%),全部 转为本期期末存货。对本期期末该存货而言,已提准备A=20000×(1- 90%)=2000(元);应有准备B=20000×(1+5%)-20000 ×90%=3000(元);应补提的本期准备G=3000-2000=1000 (元)。其抵销原理同上述类型1,抵销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   采用综合抵销法,抵销结果与分析抵销法相同。(au20040803212)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