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 > 正文

纳税难题的解决技巧与例解:职工“退职”涉税问题的处理技巧

录入时间:2003-09-22

  【中华财税网北京09/22/2003信息】 [案例346] [案情说明] 钟山金铃钟表有限公司因减员增效对部分职工实行内部退养办法。 2000年7月,职工王和仁办理“内退”,王和仁离法定退休年龄相差正好180个月,因 内退取得一次性收入45 000元,7月份工资奖金共计1 040元。办理“内退”后,从8 月份开始每月只能得到基本工资450元。 2000年12月份,王和仁在另一单位重新就业, 当月取得工资薪金1000元。 [要求解答] 计算王和仁7至12月份各月应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法实施条例》。 [分析说明] 税法规定,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了一次性 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 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 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 计征个人所得税。 王和仁7月份应纳税所得额=45000÷180+1040-800 =490(元) 适用税率为5%,应纳税额=(45 000+1040-800)× 5% =2 262(元) 8-11月份每月取得的基本工资,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 目征税,但因每月收入均低于法定免征额(800元),故不征个人所得税。 12月份,因王和仁在办理内部迟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又重新就业,并 取得了“工资、薪金”所得,那么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 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1000+450-800)×10%-25=40(元) 应当注意:如果将王和仁7月份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按照180个月平均分摊后再与当 月工资1 040元合并减除法定费用扣除标准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公式“应纳税 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月数”计算,那么在计算12月份应纳 税额时,就会造成对12月份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收入(450元)重复征税。故不应采用 此方法计算。 从2001年10月1日开始,一次性补偿金如果末超过当地职工年均工资的三倍,不 交个人所得税;超过部分才纳个人所得税。 [案例347] [案情说明] 永明纺织有限公司员工李培勇2000年5月因故被老板“炒鱿鱼”, 临走前一次性得到退职费15 000元。该员工受聘期间每月工资收入1 200元。 [要求解答] 计算李培勇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法实施条例》。 [分析说明] 税法规定,个人取得的不符合规定的退职费(如被雇主辞退或自行 辞职人员),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办法是:个人取得的应纳税退职费收入,属 于与其任职、受雇活动有关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应在取得的当月按照工资、薪 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由于个人退职费通常是一次性付给,且数额较大,所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对 于一次取得较多退职费收入划分为若干月份的工资薪金后,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 应纳税额;但按上述方法划分超过了六个月工资、薪金收入的,则应按六个月平均划 分,即用退职费收入除以6,得出平均每月收入额,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应纳税所 得额及应纳税额。 [计算分析] 永明纺织有限公司应代扣李培勇个人所得税计算过程如下: 划分月份=15000÷1200=12.5(个月),由于超过了6个月,则按6个月计算:   每月应纳税额=(15000÷ 6-800)×10%-25=145(元) 应纳税额合计=145× 6=870(元) [特别提示1] 如果个人退职后6个月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于个人已缴纳个人 所得税的退职费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 人所得税。 [特别提示2] 如果永明纺织有限公司员工李培勇是在2001年10月1日以后被老板 “炒鲍鱼”,一次性得到退职费15 000元因不会超过当地职工年均工资的三倍,不须 交纳个人所得税。 [案例348] [案情说明] 浔江被单厂系集体企业,在2000年改制过程中对部分职工实行“买 断”工龄,即,对“买断”工龄的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并依其在企业受雇的工 作年限按照一定的标准一次性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金。职工张南华已在企业工作10年, 因“买断”工龄,一次性取得补偿收入24 000元。 [要求解答] 计算张南华应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自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法实施条例》。 [政策解读] 国税发(1999)178号文件规定,从1999年10月1日起,对企业在改组、 改制或减员增效过程中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而支付给解聘职工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平均计算。 方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超过 12年的按12年计算),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 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已纳税的一次性补偿收 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张南华应纳税额计算过程如下: “月工资、薪金收入”=24 000÷10=2400(元) 应纳税额=[(2400-800)×10%-25]×10=1350(元) [特别提示] 国税发(2000)77号文件规定,对国有企业职工,因企业依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宣告破产,从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 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该文同时规定,国有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 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数额内,可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 标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应按上述办法全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对职工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按照“内退”、“辞退”、 “买断”的性质进行适当区分,然后对照上述三个文件的规定计算支付单位应扣缴的 个人所得税。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