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差错产生原因及更正技巧
录入时间:2005-04-13
【中华财税信息网北京04/13/2005信息】 经济事项或交易进入会计系统后,经
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输出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在确认、计量、记
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差错。会计差错特别是重大差错若不及时、正确地更正,
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使其
作出错误的决策或判断。
1.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
错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原因。
(1)采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例如,按照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前
发生的,应予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
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也计入该项固定资
产的价值,予以资本化,则属于此类错误。
(2)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例如,企业购入的五年期国债,意图长期持有,
但在记账时记入了短期投资,导致账户分类上的错误,并导致在资产负债表上流动资
产和长期投资的分类也有误,即少计提累计折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3)会计估计错误。例如,企业在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时,多估
计或少估计了预计使用年限,从而造成会计估计错误。
(4)在期本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末予调整。例如,企业应在本期核销的费用在
期末时未予摊销。
(5)漏记已完成的交易或事项。例如,企业销售一批商品,商品已经发出,开
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均已满足,但企业在期末时未将已实现的
销售收入入账。
(6)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例如,企业对某项建造合同应按建造合同规定的方
法确认营业收入,但该企业按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原则确认收入。
(7)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己实现的收入。例如,在采用委托代销
销售方式下,应以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如企业在发出
委托代销商品时即确认为收入,则为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
(8)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例如,工业企业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
资一般作为收益性支出,而发生的工程人员工资一般作为资本性支出。如果企业将发
生的工程人员工资计入了当期损益,则属于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差错。
(9)滥用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例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为
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采用不当方法,或确定不当比例。滥用此两项变更应当作为重
大会计差错进行会计处理。
(10)其他原因导致的差错。例如,错记借贷方向、错记账户等。
2.会计差错的归纳与更正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差错的更正即账务处理可以从3个标准来考虑。
一是差错的发现时间,可以分为日后期间(年度资产负债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
日之间)发现的差错和当期(当年年度内日后期间之外的其他时间)发现的差错。二
是差错的所属期间,可以分为属于当年的差错和属于以前年度的差错。三是重要性,
可以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即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
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的差错,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
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非重大会计差错,
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
的会计差错。标准一决定了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发现了会计差错立即进行更正处理。
标准二、三则决定了应更正哪一会计期间的相关科目。
依据上述3个标准,可以形成7种具体的会计差错,其更正方法有同有异。
(1)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还是非重大),应当立即调整当
期相关项目。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当年度的会计报表尚未编制,无论会计差错是否
重大,均可直接调整当期有关出错科目。例如,2001年12月,发现一项管理用
固定资产漏提折旧10000元,则发现时应做如下分录,并调整相关项目: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
(2)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非重大会计差错,其更正方法也是直接调整当期相关
项目。对于该类会计差错尽管与以前年度相关,但根据重要性原则,可直接调整发现
当年的相关科目,而不必调整发现当年的期初数,所以处理方法同(1)。
(3)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涉及损益的,应通过“以前年度损
益调整”科目过渡,调整发现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或上年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则调整发现年度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的期初
数。因为是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错,涉及损益的与本期利润无关,不涉及损益的也只影
响本期期初数,这样处理可及时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符合重要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同时也不妨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例如,A公司2001年9月发现2000年一项
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未结转到管理用固定资产,金额为600万元,2000
年应提折旧100万元,2001年应提折旧75万元(公司所得税率为33%,按
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提取法定公益金)。经分析,上述事项属重大
会计差错,其中2001年末计提折旧75万元为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两
年的差错要求作出调整,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6,000,000
贷:在建工程 6,000,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00
借: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33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0,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70,000
借:盈余公积一法定盈余公积 67,000
盈余公积一法定公益金 33,500
贷:利润分配一本分配利润 100,500
借:管理费用 750,000
贷:累计折旧 750,000
(4)日后期间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还是非重大),应当视同当
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因此更正方法同(1)。
(5)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重大或是非重大)。报告年度是指
当年的上一年,由于上一年会计报表尚未报出,故称上一年为报告年度。由于该会计
差错发生于报告年度,无论是重大差错还是非重大差错,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
项中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
(6)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其处理方法同(5)。
因为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将属于报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报告年度会计
报表相关项目,这样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7)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对于该类会计差错,由于
不是发生在报告年度,故不能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而是将差错的累积
影响数调整发现年度的年初留存收益以及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因此其处理方法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