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难题的解决技巧与例解: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上)
录入时间:2003-11-05
【中华财税网北京11/05/2003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
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2001年修订版)规定:会计差错,指在会计核算
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以下是
常见的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
(1)采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例如,按照我
国会计制度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借款费用,满足一定条件的,
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应予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固定资产已达
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也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价值,予以资本化,则
属于采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
(2)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例如,企业购入的五年期国债,意图长期持有,但
在记账时记入了短期投资,导致账户分类上的错误,并导致在资产负债表上流动资产
和长期投资的分类也有误。
(3)会计估计错误。例如,企业在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时,多估计
或少估计了预计使用年限,而造成会计估计错误。
(4)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例如,企业应在本期摊销的费用在期
末时未予摊销。
(5)漏记已完成的交易。例如,企业销售一批商品,商品已经发出,开出增值税
专用发票,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均已满足,但企业在期末时未将已实现的销售收入
入账。
(6)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例如,企业对某项建造合同应按建造合同规定的方法
确认营业收入,但该企业按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原则确认收入。
(7)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例如,在采用委托代销销
售方式下.应以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如企业在发出委
托代销商品时即确认为收入,则为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
(8)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等等。例如,工业企业发生的管理人员
的工资一般作为收益性支出,而发生的在建工程人员工资一般作为资本性支出。如果
企业将发生的在建工程人员工资计入了当期损益,则属于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
划分差错。
重大会计差错,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
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
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如某企业提前确认未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
收入的10%及以上,则认为是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发现的重大会计差错,如不加以调
整,会使公布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不可靠,并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
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因此,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会计报表
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