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5-10-11
“开发票就要交税吗?要咋个开?麻不麻烦?”近期,江苏省常州市星韵农贸市场菜贩袁荣光向税务人员咨询。钟楼区税务局工作人员走访发现,市场内30多户农户普遍存在税收政策盲区,甚至误解开票就要纳税。该局迅速组建了一支以95后为主的“税费服务小组”挨家挨户“手把手”辅导,帮商贩办理发票申领。
在税务人员的讲解下,袁荣光清楚了解到蔬菜等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的情况。“以前不懂开发票,想着做点小生意不容易,能省一点是一点。”袁荣光说,“国家有这么多好政策,我们也没什么顾虑了,能接的单子肯定会越来越多!”
今年,江苏省税务系统团工委启动培育强基提效“关键小事”青年创新项目,紧紧围绕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效能税务建设等税收中心工作,将税务青年组织起来,解决纳税人的难题。
“培育强基提效‘关键小事’青年创新项目,引导青年干部聚焦关键领域、关键任务、关键环节,通过做好税收执法、税费征管、纳税服务、风险防控中一件件‘关键小事’,撬动深化税务领域改革的‘战略大事’。”江苏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许光烈说。
“小岗位”解决“大问题”
近年来,税务系统多了许多年轻面孔。以江苏省常州市、扬州市、南通市等市级税务局及其下属县级税务局为例,5年前,税务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约为45岁。随着近年来招收的年轻人数量增多,今年,这个数字降到40岁以下。
在这些年轻人中,除了学财会、税务专业的“科班生”,还有学化学、环保的跨专业人才。蔡雯旎今年28岁,是常州市钟楼区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本科毕业后,她从一名“化学生”成为一名基层税务工作者,自学税务相关知识,通过税收执法资格考试。现在,她已是一名业务娴熟的税务干部。
每一个税务干部都在办税大厅的窗口里“坐”过一两年。“大约80%的时间我都在思考纳税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蔡雯旎说,耐心沟通是每名税务干部的必修课,“每次帮纳税人解决问题后都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近年来,随着税费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来人工窗口办理业务的人少了,新的时代也对这群年轻的税务干部提出新要求:如何利用新技术简化办税流程、如何让税收政策精准送达相关群体、如何帮纳税人解决燃眉之急……
江苏理工学院一名巴基斯坦籍教师在办理个税汇缴时,因语言障碍和操作困难向钟楼区税务局求助。该单位迅速组建双语服务团队,并制作英文版指导微视频。
该视频的英文配音是张勇——一名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的税务骨干。目前,视频已帮助上海、杭州等长三角的外籍纳税人解决了大部分汇算清缴问题。
江苏省各地税务局的青年突击队,都在“小事”上使出100%的力气。扬州市税务局个人所得税科工作人员洪慧说,在今年刚结束的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缴中,他们发现很多纳税人填写的申报信息不准确,有的在申报期后发现填报错误需补税时,滞纳金的问题极易引发矛盾,影响个人征信和征纳关系。
于是,洪慧带领税务青年组建突击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构建动态化疑点数据库,通过短信提醒、App内推送、开通专属热线等,帮助纳税人及时纠正错误,规避风险。项目实施以来,筛查出高风险数据217条,经提醒,75%的纳税人已更正申报。
“小特长”用好“大数据”
“叮咚!您有一条新的税务提醒。”这是江苏省税费申报“智能审”项目上线运行后,系统自动审核、校验,发送给纳税人的一条更正申报提醒。
在传统人工审核模式下,纳税申报存在效率低、差错率高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税费申报“智能审”项目的青年凭借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学习掌握快的优势,在两个月内,实现了征管模式从“事后纠错”向“事中智能防控”的升级转型。
该项目正式上线6个月以来,推送提示提醒函至7.34万户,全省6.28万户进行更正,纠错响应率达到85.71%,企业信用风险大大降低。
据统计,在大数据的加持下,70%低风险问题直接提醒纳税人自行更正,压缩了基层60%的工作量。工作人员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地走访中,深入了解企业、商户的实际经营状况与诉求,从而为纳税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今年以来,江苏省税务系统培育强基提效“关键小事”青年创新项目立项达45个,700余名青年组成45个青年突击队,业务涵盖税费征管、政策管理、纳税服务、风险监管、行政管理等22个条线,跨层级、跨条线的团队占比达46.7%。
纵览45个“关键小事”青年创新项目的技术图谱,“数据+税务”特色鲜明。“数据”“智能”“AI”等关键词在18个项目中高频出现,占比达到40%。
“我们将以青年创新项目培育为契机,同步发现一批优秀青年、培养一批青年人才,激励青年干部在深化税务领域改革中‘走在前、当先锋’,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税务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江苏省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丁报庆表示。
“小团队”释放“大能量”
在智能系统无法触及的地方,税务干部以专业智慧与人文关怀提升服务的温度。
每年4月底是企业最新纳税信用年度评价结果正式生效的关键节点。
南通市如东县一建筑公司因未及时缴纳税款被系统打上信用风险“标签”,一向都是A级的公司却在年度信用评价中被评为B级。
接到企业诉求后,如东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信用护航青年团队”立即展开深入分析,翻阅全市信用修复案例库进行参考研究,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综合研判,在一周内成功修复了该企业的纳税信用。
该建筑公司财务负责人透露,企业有近两万名员工,其中约九成为建筑工人,如果信用没有得到修复,会影响公司贷款和投标。
如今,该企业运转良好,A级纳税信用的资质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助力企业快速拿项开工是税务青年的所思所愿。今年3月,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快速完成各类税费申报缴费。
原来,在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税务部门负责的各类税费征收是其中关键一环。该项操作涉及金额大、流转部门多,完整的审批环节长则半年,短则一月。
常州市钟楼区税务局法制股股长周梦超主动牵头,带着团队创新推出“视频通话实时缴费”服务、试运行“网上先流转,线下补传递”的新机制、联合其他行政审批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群,积极推动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
一顿紧锣密鼓地“接力”下来,辖区内重大项目从签约落地到拿证开工,只用了15个小时,一家企业的经办人表示,这让公司“起码能提前几十天投产”。该项目刷新全区省级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时间纪录。
从半年到一个月、再到15个小时,这个速度还在不断刷新。目前,钟楼区内省市重大项目新开工任务完成率100%,审批时间压缩40%以上。“我们不仅是‘店小二’,更是‘合伙人’,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冲锋号’。”周梦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