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财政法规 > 正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上)

颁布时间:1995-05-06

     1995年5月6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 性因素。为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我国现 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 步。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特作如下决定。 一、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 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我国积极、全面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全 方位、多渠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战略 部署,科技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科技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转变,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机制正在形成。科技工作的战 略重点已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实力 显著增强。   全党、全国人民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很多地方和部门 实施了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建设正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是正确的,科技体 制改革的实践是成功的,科技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从总体上看,我国已初步具备了 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科技实力,为加速全社会科技进步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尚未得到全面落实;在体制、机制 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阻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不利因素;多数企业还缺乏依 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旧体制下形成的科 技系统结构不合理、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的状况依然存在;全社会多元化的科技 投入体系还未形成,投入过低的状况尚未改观。这些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严重地制 约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历史时 期。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也将给 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科学技术实力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 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为科技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也将 对科技进步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 科技进步解决好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等问题。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和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短缺 的国情,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的战略转变已迫在眉睫。实现这一战略 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 转化,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中 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3)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 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 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 者家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 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这一转移的进一步深化和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必将使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 (4)实现科技生产力的新解放和大发展,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广大 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到2000年的目 标是: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在工农 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对 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显著提高。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基本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的轨道。到2010年达到以下战略目标:使基本建立的新型科技体制更加巩固 和完善,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繁荣科技事业,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学 技术队伍。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有显著提高。重大学科和高技术的一些领域的科技实 力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重要产业的关键技术和 系统设计技术。主要领域的生产技术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下世纪初的水平,一些新兴 产业的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5)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 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科技工作要把解决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从战略目标、政策、体制、规划、计划等方面体现科 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以改革作为科技发展的动力,在发展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政府宏观调控下,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 力的转化。 --坚持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合理部署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研究和基础 研究工作。 --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科技发展要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 中力量,攻克关键,勇于创新。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在科研工作中, 切实发扬学术民主,实现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坚持研究开发与群众性科技活动相结合,研究开发与科技普及、推广相结合, 科技与教育相结合。 二、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 (6)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障全国人民丰衣足食,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 跃上新台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农业科技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 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使我国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要着重抓好我国现有农业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并有选择地引进一批国外、境外 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推广应用。大力提高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 和规模效益。到本世纪末,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0%,为实现粮食、棉花、 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目标,并满足肉、蛋、奶、菜等副食供应提供技术保障。 要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普及农业科技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农业技术人 才,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发展技工贸一体化的农 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切实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7)切实加强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集中优势力量,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 病虫害与自然灾害的综合防治、区域综合发展、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环 境保护等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领域,力求取得重大突破。加速畜牧、水 产养殖综合技术,特别是开辟新饲料资源技术的开发。开发并推广节水灌溉和科学施 肥等技术。重视林业、水利、气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要十分重视生物技 术等现代高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强农业基础性研究,为建设现代农 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8)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努力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和科学 管理水平,引导其向技术密集、集约经营的方向发展。运用各类先进技术开创新的产 业领域,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广开渠道,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扶贫工作。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科技和教育。帮助贫困地区 培养技术人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引导贫困地区人民依靠科技开发当地资源,加快 脱贫致富的步伐。发达地区也要在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 支援。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