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财政法规 > 正文

什么是债权人免除债务?

颁布时间:1999-09-17

  【中华财税网北京09/17/99信息】 债权人免除债务,指债权人放弃自己的 债权,从而消灭合同关系及其他债的关系。关于免除的性质有不同的学说,一种 学说认为,免除是契约。理由是:   1.债的关系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特定的法律关系,不能仅依一方当事人 的意思表示成立。   2.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是一种恩惠,而恩惠不能滥施于人。   3.债权人免除债务可能有其他动机和目的,为防止债权人滥用免除权损害 债务人利益,免除应经债务人同意。   另一种学说认为,免除是债权人抛弃债权的单方行为。理由是:   1.免除使债务人享受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征得同意。  2.如果免除一定要债务人同意,债务人不同意的,等于限制了债权人对权 利的处分。   合同法规定:"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者全部债务的,合同的权利义务部 分或者全部终止。"从这条规定看,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免除是单方的法律行为。 但合同法也并不排除债权人与债务人订立免除协议,免除债务人的义务。   债权人免除债务具有以下特征:   1.免除是无因行为。债权人免除债务不论是为了赠与、和解,还是别的什 么原因,这些原因是否成立,都不影响免除的效力。  2.免除为无偿行为。免除债务表明债权人放弃债权,不再要求债务人履行 义务,因此,债务人不必对免除为相应的对价。   3.免除不需要特定的形式。免除债务不必有特定形式,口头、书面,明示、 默示都无不可。比如,债权人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通知债务人不必再履行债务, 是以明示方式免除债务。而债权人不对债务人主张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也 产生债务免除的效果。   免除是处分债权的行为,作出免除意思表示的债权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 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免除行为除非由法定代理人代 理或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否则不生法律效力。   免除可以附条件或者附期限。附生效条件的免除比如,债权人表示只要债务 人在合同履行期归还本金,可以免除利息。附解除条件的免除比如,赠与人表示 赠与合同成立后,如果经济状况恶化,赠与合同不再履行。附生效期限的免除比 如,出租人通知承租人下个月1号开始不必再支付房租。附终止期限的合同比如, 出卖人通知买受人,其售予买受人商品的八折优惠月底终止。   债权人可以免除债务的部分,也可以免除债务的全部。比如,债务人乙应当 偿还债权人甲二万元人民币,甲表示乙可以少还或者不还,就是债权人免除债务。 甲表示只需要偿还一万元,是债务的部分免除;表示二万元都不必偿还,是债务 的全部免除。   免除应当通知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向第三人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发 生法律效力。免除为放弃债权的行为,向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表示后,即 产生债和债务消灭的效果,因此,债权人作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得撤回。   有时免除债务可能损害第三人利益,比如,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出卖人 的交付义务,承租人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因此,免除损害第三人利益的,不得免 除。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