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通知(二)
财会字[1998]24号颁布时间:1998-06-12
1998年6月12日 财会字[1998]24号
附件二: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企业应分清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和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
的界限。
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是指债务重组双方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会继续经营
下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债务重组。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则指债务人处于破
产清算或企业改组等状态时与债权人之间进行的债务重组。
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可按债权人是否作出了让步,再分为债权人作出了让
步的债务重组和债权人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
(1)债权人作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即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现在或将来以低于重
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偿还债务。
例如,银行免除某困难国有企业积欠的利息,只收回本金。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对
该企业作出了让步。再如,甲企业欠己企业100万元货款,付款截止期为1998年3月30
日。由于经营方面的原因,甲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无法在3月30日偿还乙企业的货款。
为缓解甲企业暂时的财务困难,乙企业同意与甲企业进行债务重组,达成的协议如下:
甲企业的还款期推迟到5月30日,货款减为80万元。在这个例子中,甲企业将来可以
低于现行债务的金额偿清债务,乙企业作出了让步。
需要注意的是,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结债权人以清偿债务,但同时又与债权人
签订了资产回购协议的,应按《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有关规定处理。
(2)债权人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即债务人现在或将来偿还债务的金额不低
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
例如,某粮食企业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对银行借款采取停息挂账处理,就属
于债权人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因为该粮食企业将来为偿还银行借款需支付的金额
与现在为偿还银行借款所应支付的金额相等,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并未作出让步。常见
的债权人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的例子还有:①债权人受偿的现金、非现金资产或债
权转成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等于或大于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②债务人偿付的现金、非
现金资产或债务转成的资本的公允价值等于或大于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
本准则仅规范持续经营条件下债权人作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二)企业应正确确定债务重组日。
债务重组可能发生在债务到期前、到期日或到期后。债务重组日即为债务重组完
成日,即债务人履行协议或法院裁定,将相关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将债务转为资本或
修改后的偿债条件开始执行的日期。
例如:①甲企业欠乙企业贷款1000万元,到期日为1998年5月1日。甲企业
发生财务困难,经协商,乙企业同意甲企业以价值900万元的商品抵债。用企业于19
98年5月20日将商品运抵乙企业并办理有关债务解除手续。在此项债务重组交易中,
1998年5月20日即为债务重组日。
如果甲企业是分批将商品运往已企业,最后一批运抵的日期为1998年5月30日,
且在这一天办理有关债务解除手续,则债务重组仅应允1998年5月30月。
②沿用①资料。如果乙己企业同意甲企业以一项工程总造价为900万元的在建工
程偿债,但要求甲企业继续按计划完成在建工程,那么债务重组日应为该项工程完工
并交付使用,且办理有关债务清偿手续的当日。
③沿用①资料。如果乙企业同意甲企业将所欠债务转为资本,甲企业于1998年5
月25日办妥增资批准手续并向己企业出具出资证明'则1998年5月25日即为债务重组日。
(三)企业应根据本准则的规定,区分债务重组方式的不同,确认和计量债务重
组损益。
债务重组损益应于债务重组日确认和计量。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分清债务重组收益和转让资产损益的界限。转
让资产损益,是指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转让非现
金资产时涉及相关税费的,在计算转让资产损益时,还要区别相关税费的不同性质,
考虑其是否计入转让资产损益。
(四)企业应将债务重组损益与企业日常活动损益区分开来核算。
债务重组是企业的偶发经济业务,债务人因此而产生的收益属于与其日常活动无
直接关系的收益,应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下单独设置“债务重组收益”明细科目进
行核算;债权人因此而发生的损失属于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损失,应在“营业
外支出”科目下单独设置"债务重组损失"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债务重组收益和转让资产损益分开核算。
转让资产损益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科目进行核算。例如,转让的存货作为销售处理,
销售收入与其成本及相关准备之间的差额为转让资产损益,该损益不需要单独设置科
目核算。又如,转让的无形资产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该项收入与其相关成本之间
的差额为转让资产损益,该损益不需要单独设置科目核算。再如,转让的固定资产作
为固定资产清理处理,固定资产清理收入与清理支出之间的差额为转让资产损益,如
为收益,在“营业外收人”科目下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明细科目核算,不需要
单独设置“转让资产收益”明细科用核算;如为损失,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下的“
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明细科目核算,不需要单独设置、“转让资产损失”明细科目
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