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小议

录入时间:2001-10-19

  【中华财税网北京10/19/2001信息】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对其 自身的经营活动、财务收支活动和管理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实施监督审计 的一种形式。它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并列的一种审计形式。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有动态监督、管理控制和决策服务三大职能。 1.动态监督职能。即在审计的重点上突出对经营管理状态的动态监督;在审计 的内容上以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为主;在审计方法上,审计与调研相 结合,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并加强综合审计;在审计手段上逐步向现代化审 计手段过渡。 2.管理控制职能。我国审计学界强调的是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忽视其深化管 理职能。可以肯定,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 业内部审计在评价企业计划、预决算方案、投资的可行性论证方面,在评价生产组织 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方面,在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弊端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决策服务职能。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理解为 为了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为国家审计机关及上级管理部门服务。而现代企业制 度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它更高的地位。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因 此而有了质的飞跃,即由泛泛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逐步转移到为领导决策提 供服务上来。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1.建设作用。一是维护投资者和经营者权益,确保企业资产在保值增值方面发 挥建设性作用;二是在促进企业自负盈亏,提高竞争能力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三是 促进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建设性 作用。 2.参谋作用。通过重视审计结果、采纳审计建议和提高审计整体效能,充分发 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参谋作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3.控制作用。一方面为经营者实现预算约束,强化经济监督,完善内部管理; 另一方面为投资者和经营者确保其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好控制作用。 三、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向企业管理层负责,还要向企业所有者负责。内部审 计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加强自身建设,调整工作重点,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得更大的发 展。 1.内审人员职业化。职业化是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对从事 内审工作的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才能逐步改善目前内审人员的结构,提高内审 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内审工作质量的提高。 2.由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由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转为审计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性。通过效益审计,找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 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企业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注重内控制度评审。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 并在评审的基础上进行抽样审计。通过评审,可以发现管理上的失控点,科学地确定 审计重点,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