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执法的地位与作用
录入时间:2001-10-19
【中华财税网北京10/19/2001信息】 以法治国是审计执法的政治基础,依法审
计、严肃执法是以法治国对国家审计的内在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是不可违背的。
充分发挥审计执法工具作用的对策选择
充分发挥审计执法工具的作用,对于处在以法治国大背景下的国家审计显得十分
重要。如何充分发挥审计执法工具的作用?这里,结合审计的实践,提出四条可供选
择的对策。
一、要把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首选对策。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
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实践“三个代表”必须
提高人的素质。代表先进生产力要由人来代表;运用好审计执法工具要由人来掌握。
人的水平不高素质不高就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审计队伍的人员素质高与低,直接影
响执法工具作用发挥的大与小。因此,要把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首选对策,
务必紧紧地抓在手上。
二、要把加大审计执法力度作为主要对策。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关键是要从指导
思想、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上,强化五种意识:一是要强化抓大案、要案的意识;二
是要强化运用审计“建议权”、“移送权”的意识;三是要强化公道、正派的意识;
四是要强化敢于碰硬的意识;五是要强化廉洁从审的意识。
三、要把独立审计执法和借助执法执纪部门外力联合执法作为战略对策。独立审
计,是法律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权力。其目的是为了审计执法的严肃性、公正性
和真实性不受外界的影响与干扰。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也是必须坚持的。但是,由
于审计法强制性法规条款不足,导致审计手段不硬,在审计实践常常碰到处理处罚难、
收缴入库难等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在独立审计的前提下,将审计执法
和借助外力执法相结合,探索一条联合审计、各司其法、各记其功的新路子。
四、要把瞄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难点”、“热点”、“焦点”进行审计执法作
为重要对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项改革正处攻坚时期,社会稳
定处于较为敏感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凸现得
比较多。解决这些问题,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国家审计寄予的希望大,期望
值也很高。尤其是在企业破产买断中,干部职工要求审计、邀请审计、呼吁审计,这
是从来没的新情况、新气象。国家审计作为以法治国的政治工具、执法工具,破难点、
解焦点、降热点也是责无旁贷的。
审计执法要正确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依法处理处罚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既要依法处理处罚,又
要站在“三个有利于”的高度,科学处理违纪违规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宽严适度。
二、要正确处理经济处罚与违法违纪责任人行政及法律责任的关系。当前,在国
家审计执法过程中,存在“一重一轻”的倾向,即重视对违纪违规的经济处理、处罚,
轻视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处分的建议。对处理处罚规定中的“建议”、“移送”使
用的力度不大。其原因主要有三:单纯的收缴理念所致;怕得罪人的思想支配;吃亏
不讨好的思想作怪。在审计执法中,必须克服“一重一轻”的毛病,必须坚持经济上
的处理处罚与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紧密结合。坚持实事求是,该提出行政处分
建议的提出处分建议,该移送司法机关的移送司法机关,维护审计执法的严肃性。
三、要正确处理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关系。既要抓审计监督,又要抓审计服务。
一般来说,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审计服务的体现。虽然这种审
计建议的针对性较强,但其中不足,作为国家审计,应该多从客观的角度,站在全局
的高度,从一般的审计建议中分析、总结出对全局有指导意义的东西来,为地方党委、
政府宏观决策出主意、献计策,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