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2001年CPA考试教材导读:《审计》(六)

录入时间:2001-06-21

  【中华财税网北京06/21/2001信息】 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本章是科目中的重点章,每次命题内容份量都较大。   复习本章的基本要求包括:1.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及种类;2.理解样本的设计 基本要求;3.理解样本基本选取方法;4. 理解抽样结果的评价;5. 了解控制测试 和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作用。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论   一、 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取一定数量 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审计抽样不同于详细审计,也不同于抽查,抽查是一种技术。   二、 审计抽样的种类   审计抽样的种类很多,通常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将审计抽样划分为统计抽样 和非统计抽样;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特征不同,将审计抽样划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 抽样。   (1)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指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将数理统计的方法与审计工作相 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通通过统计抽样量化控制抽样风险,使审计 报告质量更高。   非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利用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选取样本的一种方法。 (2属 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在审计抽样中,可把抽样技术分别划分发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根据符合性测 试的目的和特点所彩的审计抽样称为属性抽样,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 的审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实务中,经营存在同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情 况,在此情况下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双重目的抽样。   三、 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在审计抽样过程中,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也不论决策者是否具备设 计和使用有效抽样方案的能力,都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在统计抽样的全过 程中注册会计师均须运用专业判断。   四、 样本的设计   1.审计目的   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1) 抽样风险   控制测试应关注:   依赖不足风险──导致执行额外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   依赖过度风险──导致错误错论,降低审计效果   实质性测试应关注:   误受风险──导致形成不正确的审计结论,降低审计效果   因此,注册会计师更关注依赖过度和误受风险   (2) 非抽样风险   ① 可信赖程度。可信赖程度与样本量成反比关系,注册会计师对可信赖程度要 求越高,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   ② 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成反比关系,可容忍误差越小,需选取的 样本量就应越大。   ③ 预期总体误差。如果存在预期总体误差,则应当选取较大的样本量。   ④ 分层。分层是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 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分层着重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   五、 样本的选取   注册会计师可采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只要运用得当均可以取 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常用的选择方法有随机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 样等方法。 1. 随机选样   随机选样是指对审计对象总体或次级总体的所有项目,按随机规划选取样本。具 体步骤为:首先建立随相数表与抽样总体的一一对应关系,其次,确定抽样起点和选 号路线;最后,选样。   2. 系统选样   系统选样是指先计算选样间隔,随机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隔,顺序选取 样本的一种方法。系统选样方法使用方便,并可用于无限总体。但使用系统选样方法 要求总体必须是随相排列,否则容易发生较大的偏差。   六、 抽样结果的评价   1. 分析样本误差   2. 推断总体误差   分析样本误差后,注册会计师应根据抽样中发现的误差采用适当的方法,推断审 计对象总体误差。由于存在多种抽样方法,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的 方法应与所选用的抽样方法一致。   3. 重估抽样风险   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如果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经重估后的抽样风 险不能接受,应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如果推断的总体误差接近可容忍误 差,应考虑是否增加样本量或执行零星代审计程序。 在进行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如果认为抽结果无法达到其对所测试的内容控制 的预期依赖程度,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修改实制性测试程序。   4. 形成审计结论   注册会计师在抽样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应根据所取得的证据,确定审计证据是否 足以证实某一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从而得出审计结论。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