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
录入时间:2000-09-18
【中华财税网北京09/18/2000信息】 “敏感分析”就是通过对敏感内容的分析,
揭示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此作出审计评价和建议。敏感内容包括敏
感时间、敏感科目、敏感数字、敏感事项。审计实践证明,“敏感分析”的审计方法
简单、易操作,正确运用敏感分析方法,审计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法和
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审计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对于扩大审计成果,提高审计效
益,减少审计风险是十分有效的。
一、敏感时间分析
会计工作特点是年初、年末结转调整账务集中,也容易在此期间出现违规处理账
务问题。我们把年初、年末这种审计易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时间称作敏感时间。敏感
时间还包括新企业注册时间、干部离任交接时间等等。
从敏感时间入手,分析问题,抓住线索,弄清原委,是审计的有效方法。如我们
在审计某旅游公司时发现,1993年初营业收入红字冲账318万元。年初是敏感时间,
在敏感时间内红字冲账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对此审计人员认真进行了审查。经查发现,
在1992年12月29日这个敏感时间该公司账上增加营业收入318万元,在邻近两个敏感
时间里,营业收入相同,数额一增一减,其中必有“猫儿腻”。经询问证实是企业为
完成1992年承包经营任务,年末虚增收入318万元,人为调节利润,造成虚假盈利。
二、敏感科目分析
敏感科目主要指应收(付)账款、预收(付)账款、其他应收(付)账款等资金往来科
目。利用往来科目做手脚是违规处理账务的普遍做法,审计时对这些敏感科目要认真
对待。如在审计某厂时发现,1996年12月应付账款——某分理处余额为1000万元。12
月是敏感时间,应付账款是敏感科目,两个“敏感”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后经查证
实,某分理处存在违规账外经营资金1亿元的严重问题及其他违纪事实。
三、敏感数字分析
常见的敏感数字是红字、负数、整数、大数,对这类数字审计时要多加分析研究。
红字冲账的数额若又大又整,一般不要放过。如在对某银行审计时发现,1995年“同
业存放款项”科目红字记账2000万元。“同业存放款项”是敏感的往来科目,出现红
字2000万元,又是金额大、数字整的敏感数字,审计人员决定重点检查此科目。通过
反复查阅有关业务资料和会计账簿,最终发现该银行存在严重违规拆借资金的问题。
四、敏感事项分析
审计中事关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内容,我们称之为敏感事项。如购房、
建房、合资企业新办注册、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往来业务等等均是审计的敏感事项。
对敏感事项进行审计仅从会计账目入手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具体经营业务,分析
业务内容,抓住业务中出现问题较多的环节,联系财务数据进行检查和审计。如在某
房地产开发公司审计中发现,1996年,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有收取购房款3440万元。购
房悬敏感事项,其他应付款又是敏感科目,对此,审计人员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查
看建房合同和合建小区住宅协议,结合合同、协议分析财务账目,从中发现了某局形
成2000万元账外资金,该公司核算盈利不实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
在审计实际操作中,敏感时间分析、敏感科目分析等不是排他而独立应用的,更
多的情况是各种方法综合交叉起来共同为审计服务。灵活运用“敏感分析”的审计方
法必须具备娴熟的财会业务技能和一定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
自身的业务理论素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敏感分析”审计方法,才能减少审计风
险,提高审计质量。 (aj2000091500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