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实际应用的现状与未来
录入时间:2008-10-07
【中华财税网2008/10/7信息】 (一)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二十年之久,但其实际应用情形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 不广泛。迄今为止,管理会计仅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知之较少甚至一无所知,因而使管理会计的应用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2. 不深入。从目前情况看,仅有部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基层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还有许多非常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微观经济效益的管理会计内容并未进入实质性的应用阶段,没能在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3. 不协调。部分管理会计内容尽管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但它们基本上还处在零星分散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紧密的联系,尚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二) 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之所以存在上述种种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如缺乏信心、强调困难、安于现状等),也有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如外部环境欠成熟、内部管理缺力度、基础工作尚薄弱等)。此外,管理会计自身的某些不足(如理论性较强而现实性不足、概念性较强而可操作性不足、综合性较强而专业性不足等),也对其实际应用产生一定的阻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管理会计应用问题也不例外。虽然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情况暂时还不够理想,但以发展的眼光观察,其未来的应用前景仍相当广阔。但要使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朝着广泛、深入、协调的方向发展,真正将其全面推向未来,还须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
1. 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原原本本地介绍、诠释西方管理会计,极少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实际需要进行管理会计应用研究工作。产生于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虽然原则上也适用于我国的企业管理,但在目前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市场机制、科学技术、管理思想、文化观念等等,都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管理会计涉及的多种理论与方法,不可能立即、无条件地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为此,我们必须本着洋为中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认真进行实地调查和系统研究,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进行检验、剖析和筛选。
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研究工作,至少应取得以下三项成果:首先应当区分:管理会计所含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之中,哪些可以直接应用,哪些还需要经过修正或调整方可应用,哪些现在就可以应用,哪些还需等待将来条件成熟时才可应用。其次应当明确:现在就可以直接应用的有关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具体内容、目标功能、必备条件、特定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再次必须了解:暂时尚难直接应用的有关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特点或疑点,有待完善的环境,还须创造的条件,以及应予采取的对应措施等。
2. 拟定管理会计实务的基本框架。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相当数量的企业及其会计人员还不能独立地设计出一整套可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还不具备直接根据普通管理会计教科书而系统、自如地开展管理会计实务的能力。为此,有关领导(主管)部门似应在继续做好应用管理会计的宣传、教育乃至呼吁、鼓动工作的同时,尽快拟定出管理会计实务的基本内容框架。
拟定该框架的目的在于给广大基层企业会计人员提供具体的业务指导,使他们能以此为参照物,知道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哪些领域或环节应当而且可能应用管理会计,明白哪些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可以用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实际操作,等等。该框架的基本结构大体上应包括“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三部分,其所含具体内容原则上应属前述我国企业现时即可直接采用的那些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考虑到当前的实际情况,可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分阶段或分步骤地确定该框架的具体内容。起初可偏重于采纳我国企业会计人员较易掌握或较为熟悉的某些方法及程序,如预算控制、经营分析、责任会计等;继而可逐步引入较为复杂或难度较高的某些方法及程序,如目标规划、经营预测、决策评价等。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特别强调两点:其一,该框架纯属推荐使用性质,基层企业会计人员究竟在多大范围内或多大程度上应用管理会计,完全以其主观意愿和实际条件为转移。其二,该框架在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企业会计人员真正解决“用什么”“怎么用”的问题,应当给他们以明确、具体的业务指导。
3. 解析管理会计信息的加工方法。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有其特殊的信息加工方法,能否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信息加工,则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决定着管理会计实际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为此,必须面向广大企业会计人员,认真做好管理会计信息加工方法的说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