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商誉财税处理实务大全

录入时间:2007-09-18

  一、新准则下商誉的全新内涵
  1.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剥离出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
  2.新准则主要确认的是“正商誉”,不包括“负商誉”
  即“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作为商誉(正商誉)处理,如果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负商誉,则计入当期损益。
  3.商誉的确认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4.商誉每年都进行减值测试,并且减值不允许冲回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并且一旦确认,不允许冲回。
  5.新准则会计科目新增设了“商誉”、“商誉减值准备”等会计科目
  6.商誉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会计期末,商誉在资产负债表“资产”栏中单独设立“商誉”项目予以反映。
  二、商誉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
  1.在新准则体系下,只有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才涉及商誉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可以看出,我国就商誉的初始确认及计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差额式的间接计量。按照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涉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首先应区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相关资产和负债均以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溢价只能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并不确认商誉。
  2.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成本的内容
  根据第20号准则,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分别根据准则确定合并成本以及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大小。其中,合并成本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2)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3)合并合同或协议中所约定的未来事项对合并成本的可能影响金额,但该金额计入合并成本的前提是:在购买日能够合理估计该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若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应当将其差额确认为商誉;而若前者小于后者,则首先应对两者的计量进行复核,如果经复核后前者仍然小于后者,则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也就是说,新准则对于正商誉和负商誉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正商誉,新准则规定要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要求,在确认商誉的同时还应对按合并成本所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负商誉没有采用递延收益的方式分期计入损益,而是在合并当期一次性计入损益。
  三、商誉的税务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的通知,其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有关问题的处理规定如下:企业为取得另一企业的的股权支付的全部代价,属股权投资支出,不得计入投资企业的当期费用,不论长期股权投资支出大于或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均不得通过折旧或摊销方式分期计入投资企业的费用或收益。
  即税法规定不确认,任何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不同而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也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企业申报纳税时,股权投资差额不得确认,也不得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的调整项目。所以,税法上不确认正商誉,也不确认负商誉。
  【例1】A公司以1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
  1.如A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则A公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1000万  
  贷:银行存款1000万
注:
  (1)商誉100万元(1000-3000×30%)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
  (2)税法上认可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为1000万元,100万元的商誉不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
  (3)此种情况下,税法上的计税成本等于会计上的初始成本。
  2.如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则A公司应进行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1000万  
  贷:银行存款1000万
  成本=3500×30%=10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50万  
  贷:营业外收入50万
注:
  (1)负商誉50万元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
  (2)税法上认可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为实际支付的价格1000万元,会计上的初始成本为1050万元,二者存在财税差异50万元。
  (3)此种情况下,税法上对于负商誉不作为当期的收益,也不得递延到以后各期。所以,在纳税申报时应作纳税调减50万元。
  四、商誉减值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新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商誉的减值测试及确认应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
  首先,企业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应当自购买日起将商誉的账面价值按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去,此处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应是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
  其次,在会计末期,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认减值损失,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对各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如果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金额,则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最后,商誉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转回。
  依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除0.5%的坏账准备外)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所以税法上不认可商誉减值准备。
  【例2】甲企业在20×7年1月1日以16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乙企业80%股权。在购买日,乙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没有负债和或有负债。因此,甲企业在其合并报表中应反映以下内容:
  1.财务报表中确认:
  (1)商誉400万元(1600-1500×80%);
  (2)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1500万元;
  (3)少数股东权益300万元(1500×20%)。
  2.假定乙企业所有资产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且该资产组包括商誉。需要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3.乙企业20×7年末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350万元。
  【减值测试过程】
  1.确定资产组(乙企业)在20×7年末的账面价值:
  (1)合并报表反映的账面价值=1350+400=1750(万元)
  (2)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1600/80%-1500)×20%=100(万元)
  (3)资产组账面价值(包括完全商誉)=1750+100=1850(万元)
  2.计算确定资产组(乙企业)在20×7年末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
  3.比较资产组(乙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公司应当首先将850万元减值损失,分摊到商誉减值损失,其中分摊到少数股东权益的为100万元,剩余的750万元应当在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和乙企业可辨认资产之间进行分摊。某公司应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为400万元。
商誉减值的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400万  
  贷:商誉减值准备400万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