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06-09-25
【中华财税信息网2006/9/25信息】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信息论、控制论、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为数据处理工具和平台,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目的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后,企业原有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提高工作效率、丰富管理内容的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健康、有序,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等目的制定并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制度和程序。在会计电算化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的今天,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不容忽视。
会计电算化提出新要求
第一,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因为电脑不能自动识别输入数据的正确性,一旦利用错误信息加工处理,得出错误结论势必对企业经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确保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信息输入的准确性。
第二,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区别于传统会计记录,在系统内修改信息不会留下纸面痕迹,为了避免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权限过大或者不严格执行权限分离制度,操纵处理结果,从而加大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必须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每个人处理权限的合理性和实际应用中的执行情况的控制。
第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软件安全性和信息载体的安全性,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建立网络安全、应急措施和异地备份等内控措施,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内部控制应对新变化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及内控制度,规范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与会计信息处理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录入、加工处理、报表生成以及会计档案保管等,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一套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制度,详细规定每个岗位的权限、操作规程和相应的电子审批程序,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
第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网络安全的建设。通过建立一套严格的授权制度和应急措施,保障会计系统和会计信息的安全。主要包括:关键岗位人员身份认证、密码分离制度,如出纳和会计处理人员权限的分离;会计电算化专用电脑与日常办公电脑的分离制度,确保会计信息不会因其他操作或安全原因损失;定期备份和异地备份制度,会计信息不但要每日进行备份,并打印出纸质档案留存备查,另外还要建立异地备份制度,防患于未然,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制度建设,确保防病毒软件的有效并及时更新,加密技术的采用,数字认证和身份识别系统的建立和更新等。
第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培训,为企业建立高效的会计电算化复合人才队伍。
第四,加强内外部审计工作,通过内外部审计,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通过对企业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会计记录是否及时、全面、准确,是否严格执行公司分级授权审批制度,是否对电算化的会计档案按规定进行打印、装订保管,是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会计信息的修改和调整是否严格按照企业有关规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否安全等方面的审计检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会计电算化是大势所趋,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革命性变化,也丰富了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提出更多、更新的问题,如怎样利用好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既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好不同地域分支机构财务信息的汇总处理工作,又能够满足保护企业机密的要求等。通过对这些新课题的研究,又会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也会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上一篇:会计核算用好谨慎性原则
下一篇:部队收据可作发票入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