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汇率变动套期保值有作为

录入时间:2005-08-02

    近日,财政部下发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外币折算》(草案)(以下 简称“外币折算草案”)在内的三项新会计准则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外币折算草案》规定,除因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差 额外,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无论是否已经实现,均应在其形成的当 期确认损益。   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基础产业企业在进 行基础设施等建设时,通过政府或直接向海外银行借贷几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外资, 期限一般在20年以上,由于没有对此进行套期保值,只要汇率发生微小变动,就可 能在当期产生较大的未实现的汇兑差额,按照《外币折算草案》的规定,这一汇兑差 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就会对当期损益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全部抵消其经营业绩。   新会计准则是否应考虑此类情况?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的杨有红院长对此发表 以下见解。   问:《外币折算草案》关于汇兑差额的处理方法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有何 异同?   答:因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外币折算草案》 规定的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实质的区别,应按照2001年发布的《企 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处理。即: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 汇兑差额按规定资本化,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汇兑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除此以外的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无论是否已经实现,均应在其形成 的当期确认为损益。   所不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筹建期间的汇兑差额先计入长期待 摊费用,《外币折算草案》没有明确提及。   问:基础产业企业进行基础设施等建设,存在着举借大量外债且期限较长的情况, 这是否会对当期损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答: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是,对于因构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外币借款,设施达到 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汇兑差额是按规定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不会对当 期损益产生太大的影响。设施投入运营后的汇兑差额理所当然计入当期损益,没有理 由再采用资本化或调整权益的处理方法。   问:根据《外币折算草案》的规定,除因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外币专门借款产 生的汇兑差额外,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无论是否已经实现,均应在 其形成的当期确认为损益。企业如何应对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答:举借中长期外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对暴露在汇率波动风险之下的外币汇 率走势、币种选择、未来现金流等问题作出科学决策。在此基础上,采用货币互换、 利率互换、外币套期保值等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常用的措施控制汇率风险。当然,这 些措施在企业中得心应手的运用有待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外币管理体制的完善。   问:具体说,企业如何对外币借款进行套期保值?   答:套期保值,就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 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约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 的实际价格风险。企业通过期货市场为生产经营买了保险,保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可 持续发展。对于外币借款而言,企业担心的是外币升值、汇率上升,套期保值的方法 是买入期汇,等汇率上升时卖出期汇平仓,用期汇市场的收益抵冲现汇汇率上涨对企 业的不利影响。例如,某公司需要借入大量美元进行投资,担心还债时美元汇率上涨, 这时该公司可以在期货市场签订买入美元的合约,实现套期保值。值得一提的是,从 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已经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 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小幅升值2%。本币升值相 当于外币贬值,这对于前期借入外币现在需要还债的企业是有利的。例如,当美元对 人民币汇率为1∶10,企业借了100万美元,如果汇率不变,企业还债时需要支 付1000万元人民币;而当汇率调整为1∶8时,企业还债时只需要支付800万 元人民币。 (a20050801)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