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确定方法

录入时间:2004-12-27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7/2004信息】 通过使用T型账户编制调整分录是确定经 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简易方法,现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该方法的使用。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的确定   (一)调整分录的基本模式   编制现金流量表首先编制调整分录,而编制调整分录首先从损益表开始,然后再 调整资产负债表中未调平的项目。因此,第一个调整分录就是调整主管业务收入。工 业企业核算商品销售、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基本公式为:   商品销售收入总额(含销项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其他业务收入(扣除非商 品销售收入)+增值税销项税金(扣除未计入收入的视同销售计提的销项税金)   该项金额调整分录的基本模式为:   借:经营活动-销售商品收现  (1)   非现金收入的对方科目  (2)     贷:商品销售收入总额“(含销项税)  (3)   基本公式:(1)=(3)-(2)   (二)货币结算情况下的调整分录模式   借:经营活动——销售商品收现(1)(待定)     应收票据(年末余额减年初余额,如为负数在贷方列示)     应收账款(同上行,年初余额中应扣除当年核销的呆死账)     贷:主营业务收入(损益表中的净额)       其他业务收入(扣除非商品销售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全年累计金   额扣除未计入收入的视同销售计提的销项税金)   预收账款(年末余额减年初余额,负数在借方)   [例1]某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2003年无视同销售和以 货易货销售业务发生,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20万元 (全为商品销售)。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中:应收账款余额年初10万元,年末60万 元,本年核销呆账应收账款15万元;应收票据年初70万元,年末60万元;预收 账款年初60万元,年末80万元;账簿资料显示全年增值税销项税金173.4万 元。要求确定该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借:经营活动——销售商品收现  (1)(待定)     应收账款[600000-(100000-150000]6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0       其他业务收入  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  1734000       应收票据(600000-700000)  100000       预收账款(800000-600000)  200000   则(1)=1000+20+173.4+10+20)-65=1158.4 (万元)   (三)存在以货易货、抵偿债务等情况下的调整分录模式   借:经营活动——销售商品收现  (1)(待定)     应收票据(年末余额减年初余额,负数在贷方列示)     应收账款(同上行,年初余额中应扣除当年核销的呆死账)     应付账款(本年销货结算的抵账金额)     产成品(或原材料)(本年结算的易货销售购进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本年结算的易货销售进项税额)     其他非现金销售收入的对方科目(应付股利、固定资产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损益表中的净额)       其他业务收入(扣除非商品销售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全年累计金额扣除未计入收入 的视同销售计提的销项税金)     预收账款(年末余额减年初余额,负数在借方列示)   [例2]某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税率17%)2003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净额1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20万元(全为商品销售),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中: 应收账款余额年初10万元,年末60万元,本年核销呆账应收账款5万元;应收票 据年初70万元,年末60万元;预收账款年初60万元,年末80万元;账簿资料 显示全年增值税销项税金175.1万元(其中1.7万元是以成本8万元的产成品 对外投资计提的视同销售增值税项税金);另外本年销货抵偿应付账款20万元;抵 货购进原材料15万元对应进项税额2.55万元;抵货购进固定资产30万元。要 求确定该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借:经营活动——销售商品收现  (1)(待定)     应收账款[600000-(100000-50000)]550000     应付账款  200000     固定资产  300000     原材料(物资采购)  15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 25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0     其他业务收入  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金)(1751000-17000)1734000     应收票据(600000-70000)  100000     预收账款(80000-60000)  200000   则(1)=(1000+20+173.4+10+20)-(55+20+ 30+15+2.55)   =1100.85(万元)   (四)确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时应注意的问题   1、作调整分录时一定要把“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在一个调整分 录中进行调整,不要人为地把他们割裂开来;   2、与收入有关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三个科目在调整分录中的金额 是以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应收账款如有核销的呆账还应减去)来定;借贷方向的判 定与其账户性质一样,即资产增加在借方、反之在贷方,负债增加在贷方、反之借方;   3、在日常核算时要关注收入的对方科目不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和 现金类的会计分录,并作备查簿登记;   4、以货易货、抵偿债务等情况下确定的借方增加的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原材 料、应交税金等非现金科目金额,应当包括其抵销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如因票据贴 现而记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如果是债转股方式转销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还应在借 方列示其对方的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   5、本调整分录确定的金额未包括报告期内在上年报表未报出时发生的以前年度 的销售退回金额,该部分金额应单独编制调整分录来确定。如已退款,应从“销售商 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扣减。   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的确定   编制调整分录时应当从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开始,沿着会计核算的顺序逆向倒推, 对同类会计分录进行全年合并汇总,推算并核对出每个核算步骤购买商品、接受劳务 金额,最后直接扣除非现金支出项目,推算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付现金额。   第一步,分析主营业务成本的构成   第一步应把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发生额和产成品的贷方发生额全部列示,如借贷 不平衡需查找账簿资料。   借:主营业务成本(损益表中该项目金额)(1)     贷:产成品(全年贷方发生额)  (2)       生产成本(可能有劳务成本直接结转)   本步骤(1)(2)两项金额一定要全部列示,如(1)(2)两项金额不等, 说明本年有特殊会计分录,比如生产直接领用某种产成品;或因增值税免、抵、退政 策不予退的进项税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等等。这样,通过上述会计分录就能全面反映 “主营业务成本”核算情况和“产成品”的结转情况。   第二步,分析本年产成品的借方发生额和完工产成品的结转   借:产成品(全年借方发生额)(3)     贷:生产成本(全年贷方发生额扣除第一步已结转数)(4)     经营活动-外购商品和劳务金额(全年累计购进产成品金额)  (A)   本步骤(3)(4)两项金额一定要全部列示,如(3)(4)两项金额不等, 说明本年有特殊会计分录,比如试制的产品起初进行成本核算,最后由于不成功转入 了管理费用;还可能发生外购、易货等购进产成品等等。该调整分录的目的是要防止 漏算现金支出。   第三步,分析本年归集的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全年借方发生额扣除前2步借方已调整数)(5)     贷:原材料(本年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  (6)       制造费用(全年贷方发生额)  (7)       应付福利费(全年累计记入生产成本科目发生额)(8)       经营活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 (9)       经营活动——外购商品和劳务金额(全年累计直接记入生产成本科目的 外购商品和劳务金额)(B)   有的单位核算成本时将部分外购商品和劳务直接记入“生产成本”科目,通过上 述分析能防止漏算该步骤现金支出,最后推算出的(B)项金额应与账面数一致。   第四步,分析本年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情况   借:制造费用(该项金额如全部分配完应与(7)项相等)(10)     贷:累计折旧(本年累计记入制造费用科目的金额)(11)       原材料(本年生产领用的间接材料成本)  (12)       应付福利费(全年累计记入制造费用的金额)(13)       待摊费用等其他非现金付出科目  (14)       经营活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 (15)       经营活动——外购商品和劳务金额  (C)   该步骤利用借贷平衡关系推算出(C),即间接成本中外购商品和劳务金额。   第五步,分析本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金额的付现情况   首先要查明“预付账款”、“应付账款”期初、期末余额中有无与经营活动无关 的项目,如预付或应付购买设备款,预付购买长期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等款项。这些 项目要从相应科目余额中剔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下分析:   借:预付账款(年末余额减年初余额,负数在贷方列示)(16)     原材料(物资采购)(全年借方发生额扣除易货金额)(17)     产成品(外购部分总金额扣除易金额)  (A)     生产成本(全年累计直接记入生产成本科目的外购商品和劳务金额,扣除易 货金额)  (B)     制造费用(外购部分总金额扣除易货金额)  (C)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款)(本年累计发生额扣除易货进项税额) (18)     其他业务支出(直接记入该科目的已售外购商品总金额扣除易货金额) (19)     贷:应付账款(年末余额减年初余额,负数在借方) (20)       资本公积(全年应付账款核销总额)  (21)       经营活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付现  (D)   通过该平衡关系可确定(D)项目的金额,即经营活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 付现总额。   确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该项目确定方法的前四个步骤,确定了第(9)项金额即经营活动——支付 直接工资和第(15)项金额即经营活动——支付间接工资。这个步骤最主要的是理 顺关系,在确定(A)(B)(C)各项归集的直接外购商品、接受劳务金额(不一 定是付现金额)时一定要分析全面。   2、前四步确定了外购商品、接受劳务可能归集的去向。第五步确定(D)项目 的金额(即经营活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付现总额)时,借方(A)(B)(C) (17)(18)(19)各项金额应扣除易货(已在收入调整分录中调整)及抵偿 债权部分的金额。   3、该调整分录的分析顺序为主营业务成本借方→产成品贷方→产成品借方→生 产成本贷方→生产成本借方→制造费用贷方→制造费用借方→原材料等借方。   4、在第五步中“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金额和借贷方向的判定时要剔除其 中含有的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金额,并根据年末余额减年初余额和账户性质判定。   5、日常核算中应关注应付账款减少时对应贷方不是现金科目的会计分录,如销 售抵账或利用处理其他非存货资产抵偿应付账款阶情况并及时作备查簿登记。   [例3]某工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17%)2003年主营业务成 本为900万元,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中:预付账款余额年初70万元、年末100万 元;应付账款余额年初130万元、年末150万元。账簿资料显示:预付账款余额 年初数有20万元是预付设备款;应付账款余额年末有10万元是应付设备款,另外 本年销货抵减应付账款20万元,无法支付应付账款核销转入资本公积5万元;各账 户全年累计发生额如下:产成品贷方发生部900万元,产成品借方发生额920万 元(其中外购10万元,其进项税1.7万元);生产成本贷方发生额910万元, 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960万元,归集的原材料600万元、制造费用50万元、直 接工资200万元、福利费28万元,其余为外购商品劳务;制造费用归集的折旧费 10万元、原材料20万元、间接工资5万元、福利费0.7万元、待摊费用10万 元,其余为外购商品劳务;原材料借方发生额600万元(其中易货购进15万元, 对应进项税2.55万元),本年应交税金进项税额118.371万元。要求编制 调整分录确定经营活动一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付现总额。   第一步,分析主营业务成本的构成   借:主营业务成本  9000000     贷:产成品  9000000   第二步,分析本年产成品的借方发生额和完工产成品的结转   借:产成品  9200000     贷:生产成本  9100000   经营活动-外购商品和劳务金额  100000(A)   (A)=920-910=10(万元)   第三步,分析本年归集的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  9600000     贷:原材料  6000000       制造费用  500000       应付福利费  280000       经营活动-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000000       经营活动-外购商品和劳务金额  820000(B)   (B)=960-600-50-28-200=82(万元)   第四步,分析本年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借:制造费用  50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0       原材料  200000       应付福利费  7000       待摊费用  100000       经营活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50000       经营活动-外购商品和劳务金额  43000(C)   (C)250-10-20-0.7-10-5=4.3(万元)   第五步,分析本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金额的付现   借:预付账款[1000000-(700000-200000)]  500000     原材料(物资采购)(6000000-150000)  5850000     产成品(外购部分总金额扣除易货金额)100000(A)     生产成本  820000(B)     制造费用  43000(C)     应交税金(1183710-25500)  1158210     贷:应付账款[1500000-100000-(1300000- 200000)]3000000       资本公积  50000       经营活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付现  (D)   (D)=(50+585+10+82+4.3+115.821)-(30+ 5)=812.121(万元)   该企业2003年度经营活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付现总额为812.121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现金流量表的所有调整分录编制完以后,要通过登记“T” 形账户对现金的收支(流量)试算平衡,看收支差是否与编制期货币资金的期初、期 末变化相一致。在登记时注意:购货付现金额是以第五步的(D)项金额进行登记, 而不能以(A)(B)(C)各项金额登记。同时应把第三步的(9)项支付的直接 工资和第四步的(15)项支付的间接工资登记到“T”形账户中去。   三、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确定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企业除了“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 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以外的与经营活 动有关的现金支出。该项目的确定,笔者认为应从损益表开始编制调整分录,以便从 现金的最终用途来确定款项支出的归属项目。由于该项目支出主要集中在期间费用中, 所以,在设置期间费用明细账时,不仅要注意设置各非现金支出项目明细账,还要考 虑设置便于核算以上3个项目支出金额的明细账。   (一)经营管理费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金额的确定   为了便于调整分录的编制,首先,在设置期间费用明细账时要设置工资、为职工 支付的养老失业保险、税金、招待费等付现类的明细账,以及折旧费、摊销、计提福 利费、原材料(暂按非付现类确定)、坏账损失、计提职工教育经费、计提工会经费 等非付现科目。编制调整分录的基本模式如下:   借:管理费用(损益表金额)     经营费用(损益表金额)     贷:应付福利费(期间费用中计提的本年累计数)       累计折旧(期间费用中计提的本年累计数)       其他应付款(期间费用中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等本年累计数)       原材料(期间费用中分配的领用材料本年累计数)       待摊费用(期间费用中摊销的本年累计数)       应收账款或坏账准备(期间费用中本年累计数)       其他非付现类对应科目本年累计数       经营活动-支付的工资(期间费用中本年累计数)       经营活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间费用中本年累计数)       经营活动-支付的税金(期间费用中本年累计数)       经营活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待定)   这样,根据借贷平衡关系就可以计算出经营管理费用中的该项金额。   [例4]某工业企业2003年度损益表管理费用60万元,经营费用50万元; 账簿资料显示:管理费用中职工工资10万元、其他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万元、税金 8万元、计提的福利费1.4万元、计提折旧3万元、计提坏账准备1万元、计提工 会经费5万元、领用材料3万元;经营费用中职工工资5万元、计提的福利费0.7 万元、领用材料3万元。计算该企业经营管理费用中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 的现金”项目金额。   编制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600000     经营费用  500000     贷:应付福利费(14000+7000)  21000       累计折旧  30000       其他应付款  50000       原材料  60000       坏账准备(30000+30000)  10000       经营活动-支付的工资  150000       经营活动-支付的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20000       经营活动-支付的税金  80000       经营活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待定)679000   这样,“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60+50-(2.1+3+5 +6+1+15+2+8)=67.9(万元)   (二)经营管理费用以外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金额的确 定   除经营管理费用以外应当记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的现金 支出归集去向主要有损益表中的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及资产负债表 中待摊费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福利费等。这些账户中发生的“支付的 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比较容易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在计算“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 企业支付的进项税,不管是因经营管理费用支付的,还是因购买商品和劳务支付的, 都应当记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2)经营管理费用中归集的耗 用材料费,应当在购进时作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核算项目,这样还同 时解决了“这部分消耗金额是上年留存的材料还是今年付现的材料”这一不易确定的 难题。(AU20041204113)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