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间接列报法的原理
录入时间:2004-12-27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7/2004信息】 我国目前现金流量表的间接列报法,具体
体现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第一部分“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它是以某一会计期间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和计算后,再列示经营活动
的现金流量。其目的在于揭示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净利润与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经营
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把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对现金流
量表间接列报法的原理可以阐述如下:
本期收入(广义)-本期费用(广义)=本期净利润
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上期经营活动收入本期收到现金+本期经营活动收入本
期收到现金+下期经营活动收入本期收到现金=上期经营活动收入本期收到现金+
(本期收入-本期经营活动收入本期未收到现金-本期投、筹资活动收入)+下期经
营活动收入本期收到现金 (1)
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上期经营活动费用本期付出现金+本期经营活动费用本
期付出现金+下期经营活动费用本期付出现金+本期未列入利润表的经营活动付出现
金=上期经营活动费用本期付出现金+(本期费用-本期经营活动费用本期未付出现
金-本期投、筹资活动费用)+下期经营活动费用本期付出现金+本期未列入利润表
的经营活动付出现金 (2)
将(1)式-(2)式可得:
左边=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 (3)
右边=①(本期收入-本期费用)+②上期经营活动收入本期收到现金-③上期
经营活动费用本期付出现金-④本期经营活动收入本期未收到现金+⑤本期经营活动
费用本期未付出现金-⑥本期投、筹资活动收入+⑦本期投、筹资活动费用+⑧下期
经营活动收入本期收到现金-⑨下期经营活动费用本期付出现金-⑩本期未列入利润
表的经营活动付出现金=①净利润+②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②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
-④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⑤存货的减少,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等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经营性待摊
费用减少和预提费用增加,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等-⑥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投资收益+⑦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
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投、筹资的财务费用,投资损失,计
提的长、短期投资减值准备+⑧预收账款净增加-⑨预付账款净增加-⑩存货的增加,
经营性待摊费用增加和预提费用减少等
整理上式可得:
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
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经营性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经营性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投、筹资的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收益)+递延税
款贷项(减:借项)+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及预付项目减少(减:
增加)+经营性应付及预收项目增加(减:减少)+其他 (4)
由上可知,(3)式是现金流量表正表第一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
公式化;(4)式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第一部分“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
现金流量”的公式化;(3)式结果与(4)式结果必然存在勾稽关系。
谨以此文抛砖引玉,以求得对现金流量表间接列报法原理的真正理解。
(AU200412040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