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会计职称考试专家谈2005年财务管理新变化(5)

录入时间:2004-12-24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4/2004信息】 第十一章  财务控制   变化1:财务控制的特征有了新说法。   其特征是:以价值形式为控制手段,以不同岗位、部门和层次的不同经济业务为 综合控制对象,以控制日常现金流量为目的。   变化2:取消了财务控制的基础新增了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   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充分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认同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调凋性原则和简明性原则。   变化3:财务控制的种类增加了两项内容。   (1)按照财务控制的内容,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   (2)按照财务控制的功能,可分为预防性控制、侦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指 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   变化4:新增加了第二节 财务控制的要素与方式   (一)财务控制的要素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统称。 包括企业风险管理观念、风险文化、诚信与价值观、员工的胜任能力、董事会或审计 委员会的组成、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以 及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等。   2.目标设定   财务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1)合理配置和使用财务资源,提高财务资源的产出比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 化;   (2)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遵循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和企业已制定的财务会计政策;?   (4)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3.事件识别   事件是指由可以影响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事项,如银行信贷、利率、汇率等政策 的调整,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高层管理人员 的变化等。   4.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指管理层分析、评价和估计对企业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的过程。 管理者应当从可能性和影响这两个角度评估事项,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5.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包括规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   6.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 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7.信息与沟通   信息主要是指会计系统所提供的内部与外部信息,它是公司为汇总、分析、分类、 记录、报告业务处理的各种方法和记录,包括文件预先编号,业务复核。定期调节等。   沟通是指信息系统提供有效信息给适当的人员,通过沟通,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员 工能够知悉其在财务控制中的责任。   8.监控   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 包括:   (1)持续的监督活动;?   (2)个别评估;?   (3)报告缺陷。   (二)财务控制的方式与方法   财务控制的方式、方法主要包括授权批准控制、职务分离控制、全面预算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独立检查控制和业绩评价控制等。   1.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是指对某一大类业务或某项具体业务的政策决策。授权通常包括一般授权和 特别授权两种方式。批准是检查已确立的授权条件得到满足的实际步骤。   2.职务分离控制   职务分离控制是指对处理某种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职责分派给不同的人员,使每个 人的工作都是对其他有关人员的工作的一种自动的检查。   职务分离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及时发现职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错误和舞弊行 为。   常见的不相容职务包括:业务授权与执行职务相分离;业务执行与记录职务相分 离;业务授权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与记录职务相分离;记录总帐与明细 帐职务相分离;经营责任与记账责任相分离;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职务相分离。对一 项经济业务处理全过程的各个步骤也要分派给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   3.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是以全面预算为手段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现金流量所进行的控制。全 面预算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建立预算体系;编制和审定预算;下达预算指标; 授权预算执行;监督预算执行;分析预算差异、考核预算业绩等。   4.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   (1)限制接触财产;?   (2)定期盘点清查;?   (3)记录保护;?   (4)财产保险;?   (5)财产记录监控。   5.独立检查控制   独立检查控制是指由业务执行者以外的人员对已执行的业务的正确性所进行的验 证,又称内部稽核。   一个有效的独立检查控制应当满足三个条件:?   (1)检查工作由一个和原业务活动、记录、保管相独立的人员来执行;?   (2)不管采用全部复核或抽样复核,复核工作须经常进行;?   (3)错误和例外须迅速地传达给有关人员以便更正。?   6.业绩评价控制   业绩评价,是指将实际业绩与其他标准,如前期业绩、预算和外部基准尺度进行 比较;将不同系列的数据相联系,如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对功能或营运业绩进行评 价。   变化5:成本中心的含义有新变化。 成本中心是指只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的范围最广,只要有成本费 用发生的地方,都可以建立成本中心,从而在企业形成逐级控制、层层负责的成本中 心体系。   变化6:利润中心的含义有新说法。 利润中心是指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区域,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 和生产经营决策权。   变化7:利润中心的类型有新内容。 般地说,只要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就可以将企业大多数生产半成品或提 供劳务的成本中心改造成人为利润中心。   变化8:剩余收益的优点有新变化。剩余收益指标能够反映投入产出的关系,能 避免本位主义,使个别投资中心的利益与整个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   变化9:内部转移价格的定义有新变化: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结算和责任结转时所采用的 价格标准。   变化10:新增加了内部结算的定义。   内部结算是指企业各责任中心清偿因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按内部转移 价格计算的债权、债务。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本章总的变化不大,增加了一些指标,取消了个别指标,并增加了一些国际评价 标准。   变化1: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资料来源的局限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分析指标的局 限性。   变化2:因素分析法重新下了定义。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 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变化3:连环替代法重新定义。   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 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变化4:流动比率增加了国际评价标准。 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而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   变化5:速动比率增加了国际评价标准。 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   变化6:资产负债率增加了国际评价标准。 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 60%时较为适当。   变化7:已获利息倍数增加了国际评价标准。 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1。   变化8:取消了长期资产适合率指标。   变化9:新增主营业务利润率的评价标准。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变化10:新增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评价标准。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 力越强。   变化11:新增加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   一股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零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 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变化12:新增加资本保值增值率评价标准。   该指标通常应大于100%。   变化13:新增加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几个评价指标。   ?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指上市公司本年净利润与年末普通通股 总数的比值,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越强。   每股股利指上市公司本年发放的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 市盈率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反映投资者对上市公 司每元净利润愿意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   变化14:取消了社会贡献能力分析指标。   变化15:取消了固定资产成新率指标。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