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差错调整调出了什么
录入时间:2004-10-19
【中华财税网北京10/19/2004信息】 近期,东北一家上市公司发布预警公告称,
公司2001年会计报表由于出现重大会计差错需进行追溯调整,并有可能导致前两
年业绩变为亏损。
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
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准则规定,发现以前年度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
情况时,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到会计差错所属的会计期间。也就是说,一旦
有成本该计不计、损益该算不算等等情况暴露出来,都要按会计差错处理,追本溯源,
依次“埋单”。
然而,这项规定在原退市规则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上市公司对会
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后,导致连续三年亏损而立即暂停上市,使得依据公司以往定期
报告作出投资决策的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蒙受股价暴跌的损失,客观上
使得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侵害。针对这种情况,日前颁布的《关于执行
<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指出,“因财
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记载,公司主动改正或被责令改正,对以前年度
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如公司追溯调整行为发生当
年继续亏损,证券交易所应自公司发布该年度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暂停其
股票上市的决定。”
事实上,主动引爆公司隐藏的业绩地雷,利用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机会充分释放
经营风险的情况,多见于刚刚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中。比如,新近披露年报的一家公
司大比例处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共核销应收款项10083.71万元,并确
定2001年应收款项少计提坏账准备1280.91万元,在年报中作为重大会计
差错予以更正。该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某钢铁企业即将入主并与之进行资产置换。
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近年来,某些公司很可能会利用会计差错的调整来进行
利润操纵。如:一公司1999年根据年报新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
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调整累积影响
数为4401万元。调整之后,该公司1999年度净利润没有受到影响,但净资产
却大幅降低,使得该公司1999年度净资产回报率达到32.24%,对公司增发
新股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另有一家公司2001年年报中对两笔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了
坏账准备。一般认为,这是公司管理层对款项可收回性的判断出现变化,属于会计估
计的变更,其影响数应当全部计入2001年当期损益。而该公司却将该会计估计变
更视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了追溯调整,从而减少了对2001年利润的冲减。
会计差错调整对上市公司业绩可以产生多种影响,不仅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和注册
会计师恪守职业准则,力求会计数据的客观合理,提高报表质量,更需要投资者提高
警惕和认识,明辨其中曲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