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收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录入时间:2003-07-17
【中华财税网北京07/17/2003信息】 案 例:
某公司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合同规定偿还债务2003年4月与债权人A公司达
成债务重组协议.该公司原欠A公司货款80万元A公司同意减免货款20万元,余款立即
用现金文付。该公司用银行存款60万元清偿所欠A公司货款后,进行了如下会计处理
为:
借: 应讨账款--A公司 8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200000
分析:
企业进行债务重组通常是由于债务人资金周转困难经过协议,债权人作出让步从
而债务人获得--定的债务重组收益。债务人所获得的这种收益与其生产经营并没有直
接的联系,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应当说是合理的。1998年6月12日财政部发布的《企
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按照这一准则,该公司
的上述会计无疑是正确的。
会计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应当说是合理的、然而,准则在实施过程
中所出现的问题是,部分企业利用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重组交易来操纵利润:据全景网
统计,1999--2000年间全国至少有4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近60起债务重组,涉及金额超
过80亿元很多重组企业在主营业务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实现了扭亏甚至增盈,为了
避免企业利用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重组来粉饰业绩,充分体现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
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作了实质性的修改。经过修订于2001年开始施
行的新的准则中,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连债务重组收益这个名词也已从新的准则
中消失。新的准则规定,债务人清偿债务所付代价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
入资本公积。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该公司的上述会计处理中应当将“营业外收入
--债务重组收益”科目更改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然而,不论会计准则是否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对债务人来说,只要清偿债务付出的
代价小于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这种收益总是存在的。债务重组收益按现行税法规定
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计算并交纳企业所得税。为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
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1月23日发布了《企业债务重组业务
所得税处理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这一《处理办法》规定,债务重组业务中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债务人应当确认债务重组所得.计入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
额中。
债务重组收益所应交纳的所得税,是债务重组获得收益的结果而债务重组收益进
行会计处理时已计入资本公积,因此,债务重组收益应交纳的所得税不能作为所得税
费用去冲减本年利润, 而只能减少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不过。债务重组通常是在
债务人处于财务困境时进行的,因此,债务重组收益计入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后,
可能因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小于或等于零而不需交纳所得税。也就是说债务重组收
益最终是否交纳所得税并不确定。对于债务重组收益所应交纳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
可以先计入“预计负债”科目,到期末计算交纳所得税时,根据最终是否交纳所得
税再由“预计负债”科目转入“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或转入“资本公积--其
他资本公积”科目。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该公司在上述债务重组发生时可进行如下会计处理(其所得税率
为33%):
借:应付账款--A公司 8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34000
预计负债--预计应交所得税 66000
期末实际需要交纳所得税时,会计处理如下:
借:预计负债--预计应交所得税 6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0
期末计算出企业本期纳税所得额小于或等于零而不需交纳所得税时则会计处理如
下
借:预计负债--预计应交所得税 66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6000
(Ap 2003 07 045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