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度CPA考试辅导《会计》复习策略和方法
录入时间:2003-06-05
【中华财税网北京06/05/2003信息】 《会计》科目的考试合格率是五科中最低
的,考生要通过《会计》科目考试必须掌握复习策略和方法。
一、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指定辅导教材
之所以强调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科目指定教材,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是该科目的内容结构特点所决定的。《会计》科目教材的二十四章有着内
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旨在解决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中第一章
会计理论、阐述的是会计要素的特征以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遵循的基本前提
和一般原则;第二和第九章阐述的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第十、第十九、
第二十二章和第二十四章阐述的是会计要素的报告;其他各章为特殊业务会计,即非
常规会计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只要熟练掌握了各项会计
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条件和方法,会计记录便水到渠成。只有熟练掌握了会计要素的
确认、计量和记录,才能正确、快捷地编制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对某一个
知识点理解得不透彻、掌握得不熟练都可能导致审题和解题的失误。其次,是该科目
命题原则所要求的。根据“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的命题原则,历年的《会计》科目
试题考点都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和指定辅导教材的全部章节。如果不能全面深入地理
解和掌握指定辅导教材的知识点,即使命题者认为考生应该或极易得到的分数,也会
因考生复习的偏颇而失去得分的机会,这是在考试后无论如何自责也难以挽回的遗憾。
全面理解和掌握辅导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通读教材,了解各章的
内容结构,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第二、通过精读,找出各章的知识点(即考点),并深
入、准确地理解。第三、通过练习,掌握各章的知识点。考生可以选择一本质量较好
的“应试指导”、“习题集”,在通读和精读的基础上,不看教材,独立完成各章的
选择题、计算及会计处理题。如解题错误或不会解题,应分析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并做出记录,防止在以后的练习中犯同样的错误。
二、对重点章节应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实务操作熟练地掌握
重点章节在试题中占有70%左右的分数,多在计算题和综合题里出现,也会涉及
客观题。对重点章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通过考试的关键。考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
还应当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复习重点章节。重点章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新颁发的准则、制度和规定;(2)本科目知识框架的支撑点;(3)注册会计师职业
热点;(4)本科目知识的难点。2003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辅导教材的重点章节主要
有:第四章投资、第九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第十一章所得税
会计、第十四章或有事项、第十八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第十
九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二十章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第二十二章合并会计报表。
如何复习重点章节?
第一、在通读的基础上,通过精读掌握知识点。如第四章投资的知识点有:在三
个不同时点(取得时、持有期、期末)成本的计量;短期投资转让收益、长期投资持有
收益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三个问题。本章的重中之重是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所涉及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股权没资差额的处理、被投资企业实现净损益、
被投资企业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不仅如此,还应将长期股权
投资权益法与合并会计报表相联系,在日常投资核算的基础上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抵
销分录。
第二、通过对历年试题和典型题的分析,以及做练习题,明确知识的难点和自己
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复习和练习。如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本期发现以前年
度会计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在会计处理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考生
往往容易混淆。特别是会计报表的调整,大部分考生难掌握,可又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考生就要在这个问题上下大功夫。首先,要反复地理解会计报表调整原则。会计政
策变更追溯调整法和本期发现以前年度会计差错,是在新年度的年报上调整资产负债
表的年初数和利润表的上年数,对于影响比较期间留存收益的数额,直接调整有关净
损益项目,对于影响比较期间以前的留存收益的金额,应调整比较期间最早期间的年
初未分配利润,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则要重编报告年度会计报表;其次,要有
针对性地做大量的练习,包括历年试题以及复习资料的典型例题、同步强化练习题和
模拟试题。通过做练习,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无误,掌握得是
否熟练;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加深理解,攻克难点,消除弱点,做到对知识透彻
理解、准确掌握、举一反三。
第三、善于总结各章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综合题乃至有
些计算题都涉及两章以上的知识,而且其组合方式年年出新。要取得满意的成绩,仅
停留在对历年试题、现有练习题和模拟试题的掌握还是不够的,还应通过对各章知识
的融会贯通,提高独立地分析试题、解答试题的能力。如2002年综合题一,以会计政
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为主线,其资料涉及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长期股权没资成本
法转权益法和所得税会计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其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的计算比往
年的试题和练习题都要复杂,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长期股权投资
的权益法以及纳税影响会计法等。可见,善于总结各章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计算题,
特别是综合题知识点的结合方式和解题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三、分析题型特点,总结答题技巧
为了提高应试能力,考生还应善于总结各种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知识型题。如“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应确认营业外支出的是”。这类题主
要是考核考生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熟悉,只要考生在复习中关注并记住
了这些知识点,就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类题很容易,考生应得满分。
2.理解型题。如“下列会计处理方法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是”。这类
题型主要是考核考生对有关理论和规定的理解,考生需要经过分析判断,才能作出正
确的选择,比知识型题难。但是,如果考生在复习中重视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死
记硬背,也应得分。
3.计算型题。如收益的确认、成本的计量、折旧的计提等。这类题型主要是考
核考生对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准确、熟练地掌握,有一定难度。考生需要认真审题,
并快捷、准确地计算。应当说,考生在准确掌握了计算方法,又做了若干练习的基础
上,可望取得其中80%——90%的分数。
(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知识型题。如“以下项目中,应计入工业企业存货成本的有”、“下列各项
支出中,应确认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有”。这类题型主要考核考生对有关准则和制
度的规定,以及对辅导教材的知识点是否熟练掌握。考生只要认真审题,并在复习过
程中关注和记住了这些知识点,应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2.理解型题。如“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下列有关
收入的表述中,正确的有”。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核考生对某章或某几章知识的理解和
辨析能力,难度较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对容易相互
混淆的知识应进行比较与鉴别,同时,对于有内在联系又跨章节的知识,要善于总结
和归纳,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计算及会计处理题。计算及会计处理题的分数一般占考题总分的20%左右,
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核考生是否掌握了有关指标的计算和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这类题
型的特点是既有计算又有账务处理,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题量大,有定的难度。
如2003年计算题1,可转换公司债的发行和转换为股份;计算题2,外币业务的日常核
算、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和外币借款利息及汇兑差额的资本化。其中计算题1涉及10
多个指标的计算,还要编制5笔分录;计算题2涉及两章的知识,6笔分录,不仅每笔
分录要作外币的折算,还需计算9个指标。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通过精读和做练习,
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步骤和会计分录,才能在应试时,通过认真审题明确考点,
按要求的步骤熟练地解题。
(四)综合题。综合题的分数一般占考题总分的40%,这类题主要考核考生运用基
本知识相基本方法对复杂的会计实务资料进行识别、判断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步骤,并作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这类题的特点是实务操作性和综合性极强,有
很大的难度,往往涉及两章以上的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重点章节要
深刻地理解、熟练地掌握,在此基础上对各章的知识融会贯通。考生要通过做练习,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善于分析资料、明确考点、运用知识、设计步骤。
四、做几份模拟试题,提高应试能力
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除了将知识进一步总结归纳外,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和类
似考场的环境下,做几份模拟试题。做模拟试题有如下作用:首先,可以提高心理适
应能力,有效消除紧张情绪,增强应试信心;其次,有利于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积累题
量;最后,可以提高分析和解答试题的能力,探索解题技巧。(c2003052100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