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二)模拟试题参考
录入时间:2003-05-22
【中华财税网北京05/22/2003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B 5.D 6.C 7.C 8.C 9.C 10.D 11.B
12.C 13.D 14.A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A、B 4.A、B、C、D 5.A、C、D 6.
A、B、C 7.B、C、D 8.A、B、C 9,A、B、C、D 10.A、D、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1)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①借:固定资产58.1万元;贷:银行存款——美元户($7万)58.1万元。
②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82万元,财务费用——汇兑损益0.5万元;贷:银
行存款——美元户($10万)82.5万元。
③借:银行存款——美元户($20万)168万元;贷:应收账款($20万)168万元。
④借:长期借款($20万)170万元;贷:银行存款——美元户($20万)170万元。
(2)4月份的汇兑损益为:
①“银行存款”账户:23×8.5*-185.9=9.6(万元)(收益)
*由于此题中有外币兑换业务,对于外币兑换业务,应在业务发生时确认汇兑损
益,故在月末确认汇兑损益时,此处的银行存款(美元户)不应重复计算,这也是实务
中容易出错的问题之一。
②“应收账款”账户:5×8.5-37=5.5(万元)(收益)
③“长期借款”账户:80×8.5-650=30(万元)(损失)
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9.6万元,应收账款5.5万元,财务费用——汇兑损
益14.9万元;贷:长期借款30万元。
2.(1)乙公司会计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25万元,管理费用5万元;贷:预计
负债30万元。
(2)因甲公司并无明显证据表明,此案件很可能胜诉(因为商品本身存在一定的质
量问题),故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一可能获得赔偿的事项。
因乙公司的律师认为,该案件乙公司可能败诉,故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一
事项。其披露的内容为:或有事项:2002年10月2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本公司,
价款500万元,增值税85万元。2002年12月1日,该批商品运达至本公司指定地点。
但经检验,该批商品不符合合同要求,故拒付货款及增值税585万元。但甲公司不予
认可,于是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本公司无条件支付货款及增值税585万元,
并承担损失25万元和诉讼费用5万元,合计615万元。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之中。
3:(1)A公司的会计处理:①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收到的补价÷换出资
产的公允价值=0÷(800+440)=0≤25%(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②计算换入资产各项资产公允价值占投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设备:640
÷(640+440+160)=52%;专利权:440÷(640+440+160)=35%;库存商品:160
÷(640+440+160)=13%。
③计算投入资产价值总额=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
项税额=400+600+440×17%-160×17%=1000+74.8-27.2=1047.6(万元)
④计算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设备=1047.6×52%=545(万元);专利权=
1047.6×35%=367(万元);库存商品=1047.6×13%=135.6(万元)。
⑤会计分录: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600万元,累计折旧1000
万元;贷:固定资产1600万元。换入资产入账:借:库存商品135.6万元,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7.2万元,固定资产545万元,无形资产——专利权367
万元;贷:固定资产清理600万元,原材料40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
税额)74.8万元。
B公司的会计处理:①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的公
允价值=0÷(800+440)=0≤25%(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②计算换入资产各项资产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设备:800
÷(800+440)=65%;原材料:440÷(800+440)=35%。
③计算换入资产价值总额=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
项税额=600+360+120+160×17%-440×17%=1080+27.2-74.8=1032.4(
万元)
④计算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设备=1032.4×65%=671(万元);原材料=
1032.4×35%=361.4(万元)。
⑤会计分录: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600万元,累计折旧800万
元;贷:固定资产1400万元。换入资产入账:借:原材料361.4万元,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4.8万元,固定资产671万元;贷:无形资产——专利权360
万元,固定资产清理600万元,库存商品12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额)27.2万元。
(2)A公司披露非货币性交易:本公司与B公司进行非货币性交易。换出的资产为:
原材料400万元,市价440万元;设备账面原价160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0万元,公
允价值800万元。换入的资产为:设备公允价值640万元,入账价值545万元;专利权
公允价值440万元,入账价值367万元;库存商品市价160万元,入账价值135.6万元。
4.(1)计算2002年因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会计折旧额=96÷2÷12×1=4(万
元);税法规定的折旧额=960000÷5×1=19.2(万元);差额=19.2-4=15.2(万
元)
(2)计算2002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调整金额并转账:递延税款发生额=累计发
生的时间性差异×(现行税率-原税率)=55.2*×(40%-30%)=5.52(万元)
(*2000年和2001年因折旧差额所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之和);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
5.52万元;贷:递延税款5.52万元。
(3)计算2002年投资收益补税并转账:950×40%÷(1-24%)×(30%-24%)=
30(万元)。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30万元;贷:递延税款30万元。
(4)计算2002年度应交所得税:(800.2-950×40%+3+20-15.2)×30%=
428×30%=128.4(万元)。
(5)计算递延税款的转销额=15.2×30%=4.56(万元)。
(6)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32.96万元;贷:递延税款4.56万元,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28.4万元。或者将上述分录合并,借:所得税168.48万元;贷:递
延税款40.08万元,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28.4万元。
(7)2002年未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2000年、2001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2002年
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调整额+2002年递延税款发生额-2002年递延税款的转销额(*此
处分非简单的加或减,在具体计算时注意递延税款的借贷方向)=(26.4+28.8)×
40%-(26.4+28.8)×(40%-30%)-950×40%÷(1-24%)×(30%-24%)-
15.2×30%=22.08-5.52-30-4.56=-18(万元)(即贷方18万元)。
(8)对所得税的计算结果也可采用分步骤的会计分录来检验(此为非正式分录):
①本期应交的所得税及递延税款转销,借:所得税132.96万元;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28.4万元,递延税款4.56万元。
②递延税款账面余额调整,借:所得税5.52万元;贷:递延税款5.52万元。
③投资收益补税,借:所得税30万元;贷:递延税款30万元
④所得税费用=132.96+5.52+30=168.48(万元)。
⑤递延税款(做题时最好以T型账户表示)。
递延税款
期初余额 22.08 调整 5.52
补税 30
转销 4.56
余额 18
五、综合题
1.(1)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最低
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行使优惠购买选择权支付的金额=150000×6+100=
900100(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50000×4.767+100×0.666=715116.6>
700000(租赁资产账面价值),即租赁资产应以原账面价值入账。
(2)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开始日租赁
资产的入账价值=900100-700000=200100(元)。租赁资产入账的会计分录为:借:
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700000,未确认融资费用200100;贷:长期应付款—
—应付融资租赁款900100。
(3)初始直接费用入账。借:管理费用20000;贷:银行存款20000。
(4)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会计分录:2003年6月30日支付第一期租金,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
款150000;贷:银行存款150000。
实际利率法下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 单位:元
日期 租金 确认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 应付本金余额
① ② ③=期初⑤×7.7% ④=②-③ 期末⑤=期初⑤-④
2003.1.1 700000
2003.6.30 150000 53900 96100 603900
2003.12.31 150000 46500.30 103499.70 500400.30
2004.6.30 150000 38530.82 111469.18 388931.12
2004.12.31 150000 29947.70 120052.30 268878.82
2005.6.30 150000 20703.67 129296.33 139582.49
2005.12.31 150000 10517.51* 139482.49 100
2006.1.1 100 100 0
合计 900100 200100 700000 —
*有计算尾差同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借:财务费用53900;贷:未确认融资
费用53900。以后年份支付租金和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分录相同,略。
(5)履约成本的账务处理。借:制造费用10000;贷:银行存款10000。
(6)计提租赁资产折旧。2003年12月31日计提该项固定资产折旧,年折旧额为
700000÷5=140000(元)。借:制造费用140000;贷:累计折旧140000。其他年份计
提折旧的会计分录相同,略。
(7)或有租金的账务处理。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按5%分成,借:营业费
用5000;贷:其他应付款——XB公司5000。2004年或有租金的会计分录相同,略。
(8)租赁期满租赁资产财产转移的账务处理: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
款100;贷:银行存款100。同时: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7000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700000。
2.(1)AZ公司对BJ公司投资的有关会计分录:
①2001年1月1日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400万元;贷:银行存
款400万元。
②计算股权投资差额并转账,股权投资差额=400-(300+100)×90%=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40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40
万元。
③2001年度摊销股权投资差额,借:投资收益4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股
权投资差额4万元。
④确认2001年度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5万元;贷:投资收
益45万元。
③分派的现金股利转账,借:应收股利7.2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
整7.2万元。
2001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余额=400-4+45-7.2=433.8(万元);未分配利润=
0+50-30-8=12(万元);盈余公积=100+30=130(万元)。
⑥确认2002年度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08万元;贷:投资
收益108万元。
⑦分派2002年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36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6万元。
⑧摊销股权投资差额,借:投资收益4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
额4万元。
2002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余额=433.8+108-36-4=501.8(万元);未分配利润
=12+120-20-40=72(万元);盈余公积=130+20=150(万元)。
(2)2002年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①抵销内部存货交易:抵销2002年存货期初
未实现利润,借:期初未分配利润1. 2万元;贷:主营业务成本1.2万元。抵销
2002年内部存货交易及期末存货未实现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贷:主营
业务成本500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300万元;贷:存货300万元。
②抵销内部债权债务及计提的坏账准备,借:应付账款585万元;贷:应收账款
585万元。借:坏账准备5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2万元,管理费用3万元。
③抵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2001年内部设备交易的未实现利润及多计提的折
旧,借:期初未分配利润19.2万元;贷:固定资产原价19.2万元。借:累计折旧
4.6万元;贷:管理费用2.4万元,期初未分配利润2.2万元。抵销2002年内部房屋
交易的未实现利润即多计提的折旧,借:营业外收入32万元;贷:固定资产原价32万
元。借:累计折旧1.6万元;贷:管理费用1.6万元。
④抵销内部无形资产交易,借:营业外收入2万元;贷:无形资产2万元。
⑤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净资产抵销,借:实收资本300万元,盈余公积150万元,
未分配利润72万元,合并价差32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501.8万元,少数股东权
益52.2万元。
⑥恢复已抵销的盈余公积,借:期初未分配利润117万元(130×90%),提取盈余
公积18万元(20×90%);贷:盈余公积135万元(150×90%)。
⑦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借:应付股利36万元;贷:应收股利36万元。
⑧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抵销,借:期初未分配利润12万元,投资收益108
万元,少数股东收益12万元;贷:提取盈余公积20万元,应付股利40万元,未分配利
润72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