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录入时间:2003-05-22
【中华财税网北京05/22/2003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D 5.B 6.C 7.B 8.A 9.B 10.D 11.C
12.C 13.B 14.A 15.D 16.B 17.A 18.C 19.D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A、B、C 4.A、D 5.A、B、D 6.A、B、C
7.A、C、D 8.C、D 9.B、C 10.A、B、C、D 11.A、C 12.B、D 13.
B、C 14.A、B、C 15.B、C、D 16.B、C、D 17.A、D 18.A、C、D 19.A、
B、D 2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简答题
1.(1)税务机关对甲公司发票相关问题的查处方法是合法的,根据《税收征收管
理法》规定,税务机关在发票的检查中,有权对发票案件相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
录音、录像、照像和复制。但是税务机关在行使发票检查权时,税务机关应首先出
示税务检查证。
(2)甲公司故意通过隐瞒收入的方式,导致1994年少交税金,其行为性质属于偷
税。根据规定,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少缴或未缴的税款时,不受5
年追征期的限制。故税务机关对该部分税款依法追征,完全合法。
2.(1)两位行为人私刻丁公司相关印章,并以丁公司名义开出票据,其实质属于
伪造票据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票据欺诈责任。
(2)故意利用伪造票据,套取资金,两位行为人作为乙公司的内幕人员,利用内
幕信息买卖本公司股票获利,违反了《证券法》关于禁止内幕交易的规定。
两位行为人归还所套取的资金属于违法行为的终止。但并不代表可以免受法律的
制裁,根据规定,除返还可套取的资金外,应同时没收非法所得,并对行为人处以罚
款,行为性质严重的,应同时追究刑事责任。
五、计算分析题
1.(1)本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34+10×7%+80×10%=51.2(万元)。
(2)本期销项税额=272+163.8÷(1+17%)×17%=295.8(万元)。
(3)本期应交增值税=295.8-51.2=244.6(万元)。
(4)本期应交消费税=[1600+163.8÷(1+17%)]×20%=348(万元)。
(5)应交营业税=(9000×0.3+600)×5%=165(万元)。
2.(1)应补交消费税=200×(1+5%)÷(1-30%)×30%=90(万元)。
应补交增值税=[200×(1+5%)+90]×17%=51(万元)。
(2)自制新产品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0×5%=10(万元)。
超标准工资及计提相关费用=(430-500×0.66)×(1+2%+14%+1.5%)=
117.5(万元)。
超标准招待费=9000×3‰-3=24(万元)。
累计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117.5+24=151.5(万元)。
应补交企业所得税=151.5×33%=49.995(万元)。
六、综合题
1.(1)别除权金额=1400(万元)。其中农行优先受偿800万元,工行优先受偿600
万元,工行剩余3()0万贷款作破产债权。
取回权金额=350(万元)。
撤销权金额=700+200=900(万元)。
其中:第二号房产抵押无效,应行使撤销权700万元;无偿赠送他人财产追回200
万元,作破产财产。
(2)职工安置支出1050万元,均从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优先拨付。
(3)破产财产金额=6200-1400-350-1050+200=3600(万元)。
(4)破产债权金额=(900-600)+2600+3040+160=6100(万元)。
(5)剩余破产财产分配顺序为:①拨付清算费用30万元;②支付所欠职工工资及
职工集资借款本息共840万元(480+360);③支付所欠税款820万元;④剩余共1910万
元(3600-30-840-820),用于清偿破产债权,并按比例清偿。
2.(1)丙公司的注册资本未达到法定注册资本人民币50万元的最低限额,故不能
通过注册登记。
(2)乙方未超越代理权限,因为书面委托函未注明委托的具体内容,表明乙代表
甲的行为,均在甲的授权范围之内。因为乙的代理权完全有效,故该购销合同有效。
(3)乙方拒绝承担担保责任合法。乙属于一般担保责任,一般担保的保证人在主
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的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
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4)合同未注明付款地点的,合同法规定,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
履行。
(5)定金和违约金两者在目的、性质、功能等方面具有共性而不能并用,当事人
执行定金条款后不足以弥补所受损害的,可以请求违约方支付赔偿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