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模拟试题答案
录入时间:2003-05-19
【中华财税网北京05/19/2003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13个,13分,多选、错
选、不选均不得分)
1.c 2.d 3.d 4.b 5.c 6.c 7.b 8.a 9.a
10.c 11.a 12.d 13.b
二、多项选择题(13个,26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bd 2.abcd 3.ad 4.bc 5.bc 6.abc 7.abd 8.abcd 9.
abc 10.abc 11.abcd 12.cd 13.abc
三、判断题(10个,10分,正确得1分,错扣0.5分,不判断不得分也不扣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5个,每题5分,25分)
1.解:(1)首先计算三家公司的期望报酬率。
凯茜公司:
=0.3×40%+0.5×20%+0.2×0%=22%
大卫公司:
=0.3×50%+0.5×20%+0.2×(-15%)=22%
爱德华公司:
=0.3×60%+0.5×20%+0.2×(-30%)=22%
(2)计算各公司期望报酬率的标准离差。
凯茜公司:
=14%
大卫公司:
=22.6%
爱德华公司:
=31.24%
(3)计算各公司投资报酬率的标准离差率。
凯茵公司:
V=14%/22%=63.64%
大卫公司:
V=22.6%/22%=102.73%
爱德华公司:
V=31.24%/22%=142%
从以上计算可知,三家公司中凯茜公司的风险报酬率最低为63.64%,而且小于
企业设定的标准离差率的最高限值。因而作为一个稳健型的投资者应投资于凯茜公司。
2.解:
由于各年的ΔNCF不等,因而应采用测试法进行测试区间选值,见(表七):
然后,采用插值法计算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由于折现率为14%时净现值为0.
939万元,折现率为18%时净现值为-0.682万元,因此,该股票投资收益率必然介
于14%与18%之间。这时,可以采用插值法计算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
IRR=14%+(0.939-0)/[0.393-(-0.682)]×(18%-14%)
=16.32%
在第(1)种情况下:
∵ΔIRR=16.32%>ic=15%
∴应当选择乙方案
在第(2)中情况下:
∵ΔIRR=16.32%<ic=18%
∴应当选择甲方案
3.解:
甲方案净现值=25×(P/F,10%,1)+30×(P/F,10%,2)+30×(P/F,10
%,3)+35×(P/F,10%,4)+35×(P/F,10%,5)+10×(P/F,10%,6)-100
=25×0.9091+30×0.8264+30×0.7513+35×0.6830+35×0.6209+10
×0.5645-100
=121.34-100=21.34(万元)
乙方案净现值=34×(P/F,10%,1)+34×(P/F,10%,2)+36×(P/F,10
%,3)+45×(P/F,10%,4)+25×(P/F,10%,5)-120
=34×0.9091+34×0.8264+36×0.7513+45×0.6830+35×0.6209-120
=138.52-120=18.52(万元)
甲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甲方案的净现值×[1/(P/A,10%,6)]
=21.34×[1/4.3553]
≈4.90(万元)
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乙方案的净现值×[1/(P/A,10%,5)]
=18.52×[1/3.7908]
≈=4.89(万元)
∵4.90(万元)>4.89(万元)
∴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4.解:见(表八)
每次订货成本=30+20+200
=250(元)
单位材料年储存成本=0.5+0.1+1+(6×15%)=2.5(元)
经济订货批量
=√2×5000×250÷2.5
=1000(单位)
年最低成本总额=(2×5000×250×2.5)开平方
=2500(单位)
5.解:D公司股票购买价格如下:
股票购买价格=[1.5×(1+5%)]/(8%-4%)
=39.375元
由于购买价格(39.375元)高于市场价格(37.5元),说明D公司股票的实际收益
率高于A公司要求的收益率(8%),因而该项投资符合要求将被采纳。
五、综合题(3个,27分)
1.解:
外部筹资额=(敏感资产占销售百分比-敏感负债占销售百分比)(计划销售额-
基期销售额)+设备增加而增长的资金需求-(折旧计提数-折旧使用数)-留存收益
增加+零星现金支出
=[(2.5+12.3+24.5/800-8.9+2.7/800)×(1080-800)]+(80÷10×
0.5)(40+80÷10×0.5)×10%×(1-60%)-(53.6÷800)×1080×[1-(37.52
÷53.6)(1-30%)]+1.8
=9.695+4-1.76-36.9036+1.8
=-23.1686万元
即该公司内部筹资不仅已完全满足公司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可以归还以前年
度的借款或进行短期证券投资。
2.解:
首先,计算2001年、2002年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
2001年
经营杠杆系数=(基期销售收入-基期变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
=(1000-400)÷200=3
财务杠杆系数=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
=200÷(200-80)=1.67
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3×1.67=5
2002年
经营杠杆系数=(1200-480)÷320=2.25
财务杠杆系数=320÷(320-80)
=1.33
复合杠杆系数=2.25×1.33=3
其次,将以上计算结果汇总编制记入见(表九)。
计算经营扛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对复合杠杆系数的影响程度:
DOL影响DCL:3×1.67=5
2.25×1.67=3.7575
差异额为-1.2425
DFL影响DCL:2.25×1.33=3
差异额为-0.7575
两者共同影响DCL:-2
最后,根据所给资料及计算结果分析如下:
(1)DOL下降0.75使DCL下降了1.2425,说明经营风险下降,并导致企业总风险
降低。由于2001年及2002年固定成本均为400万元,说明企业通过扩大销售以降低经
营风险方面取得了成绩。
(2)DFL下降0.34使DCL下降了0.7575,说明财务风险下降,并导致企业总风险
降低。由于2001年及2002年的财务费用均为80万元,说明企业的资金中负债数额未发
生变化。如果资金总额不变,则说明财务风险下降是由于销售扩大造成的;如果资金
总额扩大(一般说,销售增长将会要求追加资金的投入),则说明财务风险下降主要是
由于负债比重下降所致。
(3)企业总风险由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下降而下降,说明企业在控制风险方
面做得较好。结合同期净利润增加60元(增长了100%),每股收益增至1.2元/股(增
长了100%),说明企业在风险降低的同时增加了收益。
总之,企业总风险降低而收益增加说明企业2002年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表七
时间 差量净现金 测试1 测试2
流量(ΔNCF) 系数18% 现值 系数14% 现值
2000年初 -20 1 -20 1 -20
2000年 9 0.848 7.632 0.877 7.893
2001年 4 0.718 2.872 0.769 3.076
2002年 6 0.609 3.654 0.675 4.05
2003年 10 0.516 5.16 0.592 5.92
净现值 — -0.682 0.939
表八
随存货数量变动的成本项目有:
存货税 0.5元
库存保险费 0.1元
平均损失 1元
合计 1.6元
随购入数量变动的成本项目有:
购买价格 5元
运入运费 0.5元
装卸费 0.5元
合计 6元
发出一次定单而发生的成本:
电话订货费 30元
装卸费 20元
材料运达公司的成本 200元
合计 250元
表九
指标
年份 DOL DFL DCL
2001年 3 1.67 5
2002年 2.25 1.33 3
差异额 -0.75 -0.34 -2 (b2003041600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