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初级会计实务试题精析(二)

录入时间:2003-04-15

  【中华财税网北京04/15/2003信息】 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00年- 2002年的初级考试中,下面的一些试题同样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必要进行归纳、总 结和分析,从中汲取借鉴,以应对2003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一、学习的过程裨上就是澄清基本概念、理顺基本思路的过程。毫无疑问,把基 本概念弄懂、弄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掌握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任何不 求甚解,浅尝即止的想法都将导致考试的最终失败。   例:单项选择题 甲企业期末原材料科目余额为100万元,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为 7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余额为5万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150万元,工程物资 科目余额为200万元,则甲企业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为( )万元。   A  245  B  315   C  325  D  515   正确答案B   分析如下:   1.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内涵包括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包装 物、低质易耗品、在产品(即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发出商品等等。质而言之, 存货的内涵仅仅涉及流动资产中的实物资产,不涉及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更不涉 及非流动资产。因此题目中工程物资科目余额200万元与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无关。   2.本题必须重点澄清的是应如何理解有关材料成本差异的借贷方余额与存货项 目的关系问题。   (1)首先必须明确,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数字都是实际数,不存在计划数的概念。 因此必须把原材料中的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数。   (2)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余额实质上指的是入库的原材料差异在借方,(因为投料 分摊材料成本差异不存在余额的问题)有一种把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十分 简捷有效的思维方法,即如果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余额,则分摊材料成本差异时差异 必然在贷方,与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相对应的科目必然是生产成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余额这种情况属于追加生产成本,即实际成本必然大于计划成 本,因此,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余额表明原材料实际成本一定大于计划成本,在调整 过程中必然为“+数”,必然追加。同理可证,在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余额的情况下, 调整过程为“-数”,必须追减。   (3)所以,甲企业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100+70-5+150=315(万 元)   例:单项选择题月份终了,企业将本月应交未交增值税进行结转时,应借记的会 计科目是( )   A应交税金一未交增值税   B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C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D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正确答案C   分析如下:   1.会计制度对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设置如下三级科目: 一级科目  二级科目  王级科目 应交税金: (A)应交增值税   ①进项税额     ②已交税金   ③购出未交增值税   ④减免税款   ⑤销项税额   ⑥出口抵减内销    产品应纳税额   ⑦减免税额   ⑧出口退税   ⑨转出多交增值税 (B)未交增值税:月份终了,将上述(A)          应交增值税转入(B)          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2.为了专门核算企业应交未交的增值税,制度规定在应交税金一级科目底下设 立两个二级科目A应交增值税和B未交增值税,当企业月末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为贷 方余额时,表明企业存在应交未交的增值税,必须把这一部分应交未交的增值税从应 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贷方通过借方的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入 应交税金一未交增值税。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一未交增值税   3.注意:题目问的是借记的会计科目,因此在答题时不可混淆为贷记的会计科 目。   二、作为参加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停留在以书为本,从 书到书的水平上,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培养自己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单项选择题 企业为购买原材料所发生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应当计入: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营业费用 D材料采购成本   正确答案B   分析如下:   有人认为,采购材料过程中与采购材料相关的费用必须计入材料采购成本,企业 为购买原材料所发生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也必须计入采购材料成本,因此应该选择 D。   应该承认,上述想法看到了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是为购买原材料而发生这一现象, 但是我们必须进一步分析,企业采购在正常支付情况下是不存在于续费问题的,因 此,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的本质上是企业与银行之间因信用关系而发生的理财费用, 属于财务费用,而不是企业在购买原材料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因此必须选择B。   三、认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对一个财会人员来说,尤其需要一丝不苟的认真 精神。古人云:千金难买回头看。用以指导考试过程,那就是必须认真审题,弄清题 目真正含义,再沉着应答。某些题目从一定意义上说,并不是考学生的专业内容,而 是考学生是事具备认真这一基本素质。   例: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采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 加回到净利润项目中的项目有:   A计提的坏账准备   B固定资产折旧   C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   D投资损失   正确答案A、B、D   分析如下:   本题要求在净利润基础上采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而且限定只选择需 要加回至净利润的项目,(不涉及减少净利润的项目)因此必须认真分析以下几方面的 问题:   1.作为编制基础的净利润事实上已经包括了投资和筹资的活动结果,因此凡是 选项中涉及投资和筹资活动而且已经影响净利润的经济活动,则不论其是否涉及现金, 一律必须调整。   如B固定资产折旧、D投资损失都属于投资活动,而且已经减少了净利润,但是都 不属于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回。   2.属于经营活动,已经减少了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同样必须在净利润 基础上加回。比如计提的坏账准备。   3.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也是属于投资活动而且已经影响净利润的经济活动, 则不论是否涉及现金、也一律必须调整,而且是从净利润项目中调减。但是必须注意, 题目是“采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加回到净利润项目中 的项目有”,而c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则必须调减净利润项目、因此必须剔除、不 能选入。   四、如何把较为复杂的容易混淆问题分析、归纳、总结,整理出清晰的思路,是 每一个财会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例:单项选择题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投资》规定,企业的短期股票投资在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在实际收到时( )   A计入投资收益 B冲减应收股利   c冲减财务费用   D冲减短期投资成本   正确答案D   分析如下:   1.投资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同时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又区分为长期股权 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短期股权投资、短期债权投资。(在长短期股权投资中广义的 股权投资又区分为发行股票的股票投资和不发行股票的狭义的股权投资)   2.对于短期股票投资来说,在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旧会计制度是作为投资 收益,现行制度规定必须冲减短期投资成本。原因在于投资具有风险,如果在投资并 没有结束,仅仅在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就作为投资收益,则即使不涉及交纳所得 税问题,该投资收益在提取各种盈余公积之后也常常被分配给投资者,导致资金流出。 而一旦随后的投资出现亏损,必须弥补时必须增加企业的负担,不符合稳健性原则。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加以分析:   某企业短期股票投资100万元,在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20万元,在结束投资 时实际收回80万元。   A、按旧制度:   借:短期投资一股票投资 100万    贷:银行存款  100万   借:银行存款  20万元    贷:投资收益  20万元   借:银行存款  80万元     投资收益  20万元    贷:短期投资一股票投资  100万   B、按新制度:   借:短期投资一股票投资 100万    贷:银行存款  100万   借:银行存款  20万    贷:短期投资一股票投资  20万   借:银行存款  80万    贷:短期投资一股票投资  80万   按新制度就不出现借方的投资收益20万元,符合稳健性原则。   3.对于企业长期股票投资来说,对于在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又必须区分是 按权益法核算还是按成本法核算。   (1)对于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票投资,因为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所获得的净利 润已经按投资比例作借:长期股权投资一股票投资,贷:投资收益,因此,在持有期 间获得的现金股利必须冲减长期股权投资一股票投资。   (2)对于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票投资,在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直接作为投 资收益。   判断题:根据现行制度规定,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医药费均应从应付福利费 中开支。   答案×   分析如下:   1.计提应付工资和计提应付福利费的关系如下表:          计提应付工资   计提应付福利费 生产工人     借: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工资   贷:应付福利费 车间人员     借:制造费用   借:初造费用          贷:应付工资   贷:应付福利费 医务、托儿所、幼 借:应付福利费  借:管理费用 儿园人员     贷:应付工资   贷:应付福利费   编外人员费用(指退休人员、临时工、下岗职工社会统筹)及6个月以上长病假人 员工资,1993年以前的会计制度在营业外支出开支,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与国际惯例 接轨,改在管理费用支出。但其贷方不作为应付工资,而作为其他应付款。   上交统筹资金:   ①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   ②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统筹资金:   ①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②借:其他应付款     贷:现金   编外人员费用及6个月以上长病假人员的医药费,同理可证,与工资一样,也由 管理费用列支。   固定资产清理人员工资,不能由生产成本开支,必须由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列支。 如果是外雇人员清理,则: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现金   如果是本厂职工清理,则贷方作为应付工资的组成部分: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付工资   由此可见,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必须由应付福利费列支,而离退休人员的医药费则 应由管理费用开支。(an20030213)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