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浅析证券市场会计监管

录入时间:2003-04-15

  【中华财税网北京04/15/2003信息】 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效率与其监管制度的 完善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无论是对上市信息披露监管还是对其违法行为的监管其落脚 点都是会计信息的监管。但目前为止,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概念一直没有被提出,对 证券市场出现的诸多问题人们依然按传统的会计监督职能思考,因此,在会计信息披 露监管上步履维艰。本文将从证券监管角度出发,对会计监管的概念和目的加以阐述, 说明确立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理念的必要。   一、会计监管的概念   从目前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来看,证券市场监管可分为发行监管、上市监管、交易 监管和券商监管、自律机构等。其中对于发行监管和上市监管其主要是针对各上市公 司的上市资格和其以后的各种市场行为结果的监管。这种监管行为从广义上说都可以 归结为对公司会计行为的监管。因此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管应该与交易监管、券商监管 和自律机构监管共同构成证券监管体系。徐长经认为“会计监管是指以矫正和改善证 券市场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为目的,政府机构和中介组织依照有关的法律和规章, 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各类的市场主体会计行为所进行的干预、管制和引 导”。本文认为会计监管的最根本的目标是保随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而会计信息披 露的监管只是其在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不应作为会计监管的主要目的。证券市 场会计监管是指政府、政府授权的机构或依法设立的其他组织,从保护市场参与者的 适当权益的目的出发,根据国家的宪法和会计法、证券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 和政策,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控制和指导。在我国现行的会计理 论体系中,对于会计的职能还限定于核算与监督。但从证券市场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来看,仅进行监督还是不够的,管理、控制、和指导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更 为有效。   二、会计监管目的   会计监管作为证券市场监管活动中一个专门领域的监管,其目的必须要服务和服 从于证券市场监管的总体目标。由于现在不同的专家对证券市场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 会计监管的目的也就各有不同。本文认为会计监管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国 家的宏观经济管理需要:二是保障证券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一)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各国的证券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市场的公平与效率,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国 内专家和学者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分强调为国有企业改制 服务。但本文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 必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性结构,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必然会是国家或 者说是政府,在一定的阶段是不可能改变的,也是不允许改变。国家政府为了保持社 会主义方向,谋求市场的公平和效率,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必然会采用不同的政策。 会计监管首要保持与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的目的一致,按现阶段国家的方针政策 的要求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控制和指导,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市 场效率与公平的要求,促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较晚,而且具有 公有制的特性,脱离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和单纯的强调市场的有效配置,将会导致市 场的进一步失灵,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很大的伤害。   (二)保障证券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证券市场的基本原则“三公”原则、效率最大化原则以及透明度原则。这三条原 则对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有着特殊意义。从市场功能来看,优化资源配置或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功能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正是资金这种经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使得实 际的和潜在的筹资害在筹资时存在着直接的和间接的竞争关系,其结果是只有那些经 营良好的筹资者才能从证券市场上不断筹集到资金。但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证券市 场的这一基本功能不能完全得以实现,会造成社会资金配置的无效率,为了减少或消 除负面效用,就必须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以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从产品和市场的 属性来看,证券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虚拟性、价值确定特殊性、价格预期性和波 动性的特征:证券市场比其他市场具有更加强烈的信息决定性、高投机性和高风险性。 产品和市场的这些特性导致证券市场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内幕操纵。为消除这 些影响市场正常运行的不利因素,对证券市场必须进行会计监管,使上市公司的会计 行为符合“三公”原则,从而才能保证市场的效率和公平。   三、会计监管的主体   会计监管主体是指监管活动的实施者。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将监管主体定义为两 类:政府机构和行业自律机构。但从实施监管的效果来看却不是十分理想。主要的原 因在:   (一)政府机构监管范围过宽而其人员和人员的专业技能有限,导致政策制定全面, 实施管理片面。我国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管的机构主要是证监会。证监会则作为最高 监管部门其监管范围广泛包括从证券市场到期货市场的所有具体事项。例如:指定两 个市场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起草两个市场的法律、法规;批准企业股票上市;批 准企业债券上市;监管上市公司及其信息披露义务;股东的证券市场行为;对券商的 管理;对交易所的管理等。范围过广而人员有限,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往往被局限在: 1、事后监管:2、查处力度不够:3、监管成本过高:4、市场波动反映慢等。   (二)作为监管力量一线的交易所权利范围狭小。交易所是与上市公司接触最多, 了解最深入的自律机构。它的这种特性是任何机构不能取代的。但在目前的现实情况 证监会掌握着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权,而交易所只有监督权。证监会有时鞭长莫及,交 易所又权利有限,上市公司的监管出现真空违规事件屡屡发生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针对我国目前现状,本文认为监管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与自律机构相结合。首先, 强调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监管,同时证监会加强对行业自律机构的监管。政 府一部分权利下放,使得交易所真正成为监管的主体,而不是“形式主体”。其次, 在适当的时候,考虑成立上市公司协会。该协会在会计监管上应该具有两方面的职能: 1、约束上市公司,从长远发展自身团体的角度制定章程。行业的这种约束是公司 内在要求,比政府和其他机构的强制有更好的效果。2、代表上市公司对政府和其他 机构约束其会计行为不合理之处进行申述,使上市公司真正参与市场而不是被动的接 受。   四、监管内容   (一)会计监管的内容指上市公司的各种会计行为。作为会计监管内容的会计行为 应该有这样的特点:1、证券市场参与者普遍涉及的会计行为;2、证券市场存在问题 的会计行为;3、结果对参与者有影响的会计行为。   (二)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存在不少弊端,股票行情背离国民经济发展 现状,背离股票内在价值暴涨暴跌,虚假会计信息泛滥,中介机构道德水平低下等。 面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监管的内容应该警宣以下几点: 1、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 监管。特别要在信息披露之后,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进行跟踪核查,消除利 润操纵。2、从披露各种的会计信息质量入手,建立上市公司信用评价制度,加强外 部监管。3、 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会计行为监管,防止企业利用重组进行利润操 纵。4、对上市公司资产的关联交易行为监管,对其利润操纵进行有效控制。5、对上 市公司募股资金的使用监管,把资金的使用回报率作为配股和增发的审核条件。6、 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监管,采取适当的手段防止公司与中介勾结,出具虚假报告。7、 对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管,提出合理的措施使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具有会计行为知 情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总之,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管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非常重 要的。在实际操作中,监管的主体应该是政府和自律机构相结合,政府同时应该给自 律机构更大的权利,从而使监管是实质的而非形式上,真正起到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 本文从目前上市公司出现的诸多问题入手,归纳出七个主要监管的方向,并认为要 想解决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等问题应餐置从这些方面入手,并希 望对市场规范化建设有一定意义。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