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录入时间:2003-03-27
【中华财税网北京03/27/2003信息】 根据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财务管理权
限划分的不同,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可分为分权式和集权式两种(在现实生活中,
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是没有的,绝大部分财务管理模式都是介于两者之间)。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按照重要性原则对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管
理和决策权进行适当的划分,集团公司只是专注于方向性、战略性问题。而在集权式
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各种财务决策权均集中于集团公司,集团公司集中控制
和管理集团内部的经营和财务并作出决策,而各成员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集团公司采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各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且缩短了财务决策周期,提高了决策效率。而导致集团公司财务集权的原因则在于:
①有利于保证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目标的一致性,减少内部各成员企业的“内部人控
制”现象;②有利于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③有利于有效地集中资源进行投资
方向的战略调整。因而,在确定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集团
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形式、各成员企业所在地的外部环境以及
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等因素。一般而言,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适用于处于成熟期、管
理规范、规模大的集团公司;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适用于处于发展期、内部管理尚不
规范的集团公司。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处于组建发展的初期,但有相当数量的集团公司选择
了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原因在于,它们大多是由原来已有的企业通过联合,甚至
是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捆绑在一起组建的,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松散,集团公司对各成
员企业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只能说是
一种无奈,从而使得组建企业集团所希望获得的财务协同效应不能得以有效实现。这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目标不协调;②各成员企业资源调动受
到一定限制;③过度分权,增加了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性,造成
企业集团整体实力及市场竞争力下降。此外,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对
成员企业决策的监督和对成员企业予以有效激励,也是一大难题。
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有一些集团公司选择了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这种
集权更多的是一种行政性的集权,财务管理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只是被动地
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显然,其并不能适应资本结构多元化、经营多角化的集团公司
的发展需要。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管理主体与管理权限界定不清,无法将所有权
与经营权从真正意义上分开,财权与行政事务权混淆,导致无法按经济规则有效地进
行管理;②财务决策权过于集中在集团公司,一旦决策失误将对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同时也挫伤了成员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③领导者观念模糊不清,将财务管理类比于
会计管理,侵害了集团公司的理财自主权。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大多数的集团公司而言,应建立一种
以资本运营为特征的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集团公司
下属成员企业财务管理尚不规范,大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混乱。所以,由这些企业所组成的企业集团必须采用权力相对集
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必将使财务管理
的集权式模式得到强大的技术、信息与管理理念的支持。目前,许多企业集团已经实
现了会计电算化,而且集中式的财务管理软件或者网络财务软件正在推广,财务管理
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为集团公司的决策者进行财务决策
提供了信息保障。同时通过网络也可以使公司的财务政策迅速传递到各成员企业,便
于各成员企业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最终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be200303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