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方法
录入时间:2003-03-17
【中华财税网北京03/17/2003信息】 根据存货内部销售价格和内部销售成本的
相互关系,内部存货交易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内部销售价格大于内部销售成本,产
生内部销售利润;二是内部销售价格小于内部销售成本,产生内部销售亏损;三是内
部销售价格等于内部销售成本。既不产生内部销售利润,也不产生内部销售亏损。本
文只讨论第一种情况,即当内部销售价格大于内部销售成本时,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
处理方法。
笔者认为,所有内部存货交易按存货实际流转情况不同,可以概括为六种类型,
这六种类型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方法如下:
①本期购进的内部存货,全部转为本期期末存货。按该存货内部销售总价,借记
“主营业务收入”,按该存货内部销售成本.贷记“主营业务成本”,按该存货的内
部销售毛利(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贷记“存货”。
②本期购进的内部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按该存货的内部销售总价,借记“
主营业务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成本”。
③本期购进的内部存货,本期部分对外销售。其中,对外销售的部分按上述种类
②处理,未对外销售的部分按上述种类①处理。
④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全部转为本期期末存货。按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
销售利润数额,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记“存货”。
⑤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按该存货中包含的上期未实现内部
销售利润数额.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记“主营业务成本”。
⑥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本期部分对外销售。其中,对外销售的部分,按上述种
类⑤处理,未对外销售的部分,按上述种类④处理。
显然,实际抵销法是按内部存货实际流转情况分别编制抵销分录的抵销方法。现
举例加以说明。
某企业集团只有母、子两公司,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商品,内部销售价格20000
元,内部销售成本17000元,销售毛利率为15%,内部销售利润为3000元。(假设除该
业务外,企业集团没有发生任何其他内部存货交易;抵销分录均为本期编制合并会计
报表时编制。)则六种类型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处理如下:
①如果上述交易在本期发生,该存货(本期购进的内部存货)全部转为本期期末存
货。其抵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7000
存货 3000
因为对整个企业集团而言,内部存货交易只是存货在企业集团内部的位置移动,
并不产生利润,也不能使存货的价值增加。此业务产生两个后果:其一,虚增企业集
团当期的利润;其二,虚增企业集团期末存货的价值。抵销分录正好消除了上述影响。
②如果上述交易发生在本期,该存货(本期购进的内部存货)在本期全部对外销售。
从整个企业集团而言,真正的销售收入是内部购入企业对外销售该存货而取得的
销售收入,真正的成本是内部销售企业的该存货成本。所以,该业务产生两个后果:
其一,虚增企业集团本期产品销售收入(已记入内部销售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其二,
虚增企业集团本期产品销售成本(已记入内部购入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其抵销分
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③如果上述交易在本期发生,该存货(本期购进的内部存货)中,部分(12000元)
对外销售,部分(8000元)转为本期期末存货。其抵销原理同上述种类①和种类②,抵
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12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000
借:主留业务收入 8000
贷:主营业成本(8000× 85%) 6800
存货 (8000×15%) 1200
④如果上述交易在上期发生,该存货(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全部转为本期期末存
货。
该业务产生两个后果:其一,虚增了企业集团上期利润(该内部销售利润已反映
在上期内部销售企业的个别会计报表中),虚增的上期利润,本期只能通过期初未分
配利润抵销;其二,虚增了企业集团本期期末存货价值。其抵销分录为: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3000
贷:存货 3000
⑤如果上述交易在上期发生,该存货(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在本期全部对外销售。
该业务产生两个后果:其一,虚增了企业集团上期利润;其二,虚增了企业集团
本期产品销售成本(上期期末虚增的存货价值已经转入本期销售产品成本)。其抵销分
录为: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300O
贷:主营业务成本 3000
⑥如果上述交易在上期发生,该存货(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中,部分(12000元)
对外销售,部分(8000元)转为本期期末存货。其抵销原理同上述种类④和种类⑤,抵
销分录为: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12000 ×15%)18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800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8000 ×15%)1200
贷:存货 12000
(bf200302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