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本质与会计监督
录入时间:2003-03-17
【中华财税网北京03/17/2003信息】 会计监督在我国会计界是一个被广泛应用,
广泛争论,还没有一个科学结论的会计概念。本文拟从企业本质的角度来谈谈会计
监督的必要性及其立场的问题。
一、企业本质
科斯在其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
替代物。”“通过契约,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意在一定的限度内服从企业家
的指挥。契约的本质在于它限定了企业家的权利范围。只有在限定的范围内,他才能
指挥其他生产要素。”企业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彼此之间签
订的契约集合体,是在共同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经济利益主体,并且归生产
要素所有者所有。
在共同经济利益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利益主体企业,其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
不可避免。各经济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不能无限度地任意扩展而
侵犯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的利益,也就是要受到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的制约,否则,契约
所规定的条款就会遭到破坏,企业就会丧失其“生存”的能力,继而使包括自身在内
的所有利益主体的利益受损。从这种意义上说,各经济利益主体是基于一定的共同经
济利益,而彼此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各利益主体的自身利益与企业的生存发
展密切相关,各利益主体实质上是利益相关者。企业就是一个资本为纽带,以平等的
主体产权为前提,由投入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生产要素所有者以签订契约方式而
组建的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
二、从企业本质的角度看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如何避免契约的非合理终止,影响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人们就要求对契约进行监
督,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会计在制订契约的条款以及在监督这些条款的实施
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会计监督有利于中小股东的利益。企业的所有者希望能够客观评价企业经
营者的受托责任契约的履行情况。虽然说,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控制了
一些重大的公司事项决策权。实际上,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常常被大股东控制和操纵,
众多中小股东很难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企业的控制,来主张自己的权益。我国企
业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高达68.4%,目前国有股减持已
经暂停,使得这一局面在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由于我国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严重,
经营者可以凭借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优势做出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决策。例如,遥控股
东大会做出不分红的决定,虽然中小股东不同意这种决定,但是,由于股权的比例不
能影响决策,只能听之任之。因此,有效的会计监督可以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可靠,防
止并及时发现错弊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样,众多中小股东可以信赖企
业的会计信息,通过买卖股票,淘汰恶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实施对公司的间
接控制。
其次,会计监督有利于保障债权人、职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各方的利益。债权人、
职工、客户、供应商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参与了公司治理。这利益关系者在参与公司
治理过程中都不能离开会计信息的支持。各利益相关者可以核实财务成果,对不良后
果采取措施。例如,债权人与公司经理人员之间的贷款契约通常要求企业的利息保障
倍数(也就是加回利息支出后的税前收益比利息)要保持高于一定的水平,一旦企业违
背了这一贷款协议,债权人就会采取干预措施,如要求公司出售资产还债,停止兼并
或投资。禁止分红、改组公司董事会、撤换公司领导人、停业清理等。但债权人的权
利行使依赖于真实、可靠的会计等信息,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监督的目标。
可见,各利益相关者与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要健全的会计监督。
第三,会计监督有利于经营者实施对企业各个经营部门的经济行为的控制。会计
监督能使经营者的经营决策在其下属部门和人员中得到执行,并达到可控性,它是经
营者对企业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
纵观上述,为了维护契约的工整与高效,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要有
健全有效的会计监督。
三、从企业本质的角度看会计监督的立场
之所以得出会计监督立场观,其根源在于对“监督”一词的错误理解。一些人认
为监督是上级对下级的监察活动,而下级是不能对上级进行监督的。其实,监察才是
单向性的,是上级对下级的监视:而监督具有相互导向性,既可以上级对下级,也可
以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进行。在有会计监督职能的经济组织中,监督者与被监督
者既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也有平等的政治关系。如果监督始终是上级对下级才行得
通,下级就不能监督上级,建立民主政治只能是一句空话,法制经济也只能是空中楼
阁。
从企业本质的角度看,会计监督权利来自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
首先,会计监督权利来自于国家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章第十
六条至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会
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处
理等。这为会计在各单位履行监督权利奠定了法律基础。因此,会计应该站在国家的
立场上,进行监督维护其特定的产权制度和社会经济秩序,使企业运行更加规范化和
合理化。
其次,会计监督的权利还来自于所有者的强有力支持。出于财产所有者保护其财
产所有权的本能和获得利益的驱使,他会支持会计的监督。由此,会计应该站在所有
者的立场上,为所有者有效地对经营者进行约束,使经营者不能严重背离所有者的经
济利益,并将经营者所产生的“道德风险”降到最低。
再次,会计监督的权利还来自于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为了解除受托责任并进行
企业合理有效的控制,管理会支持会计监督,会计理应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上为之监督。
此外,会计监督还受到债权人和职工等社会公众的支持。会计也必须站在他们的
立场上进行监督,使他们获得真实、规范的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
由此可见,会计监督这次权利来自于多方的支持,决定了会计监督的立场也是多
方位的。如何保证会计坚守其应站的立场,为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目的而尽职尽
责的监督,这涉及到监督制度如何有效的设计,如何有效安排,设计这套制度将成为
会计改革的关键。 (an2003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