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
录入时间:2003-03-12
【中华财税网北京03/12/2003信息】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国有大
中型企业应收账款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应收账款的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应收账
款的管理纳入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经营的重要措施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企业信息的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不仅
看其总值状况,而且还看其占很大比重的应收账款的状况如何,应收账款是企业在商
品交易过程中与客户发生赊欠而产生的未清账,这种未清账在资金上的占用,产生了
企业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风险投资。在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
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占的比重不大,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不明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逐步建立,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占的比重明显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也就显得
尤为重要。所以必须加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由于应收账款存在风险,因此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
内容。把应收账款的管理纳入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经营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从以下
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意义
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和坏账风险两个方面。加强应收账款的风
险的管理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垫支,是为了
扩大销售和盈利所付出的代价。从收入实现的全过程看,它包括销售产品、办理货款
结算、取得货币收入三大环节。资金回收的风险在销售过程中发生,表现为企业主营
业务收入收回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种风险影响警企业的收益,防范应收账款的风险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安全保障,是为了实现安全
销售,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的客观
性和不可避免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威胁或危害。防范和控制应收账
款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追求安全销售,保障应收账款及时、安全收回,成为
企业经营的一大重要目标。
(二)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可以把风险压到最低限度。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通
过对风险因素的预测,可以采取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从而避免可能的损失。对于不
可避免的损失,可以事前预测,对挽回损失的成本与将要发生的损失进行比较,选取
成本小于损失的方案,把可能发生的损失压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原因
应收账款的风险发生在企业的销售过程中,每个处于竞争性市场中的企业都会经
常遇到这种风险。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向客户提供销售信用,采取赊销、分
期付款等销售方式,允许客户在一定时间内支付货款。这种方式可以扩大企业销售,
增加利润,但应收账款的增加也会造成资金成本、坏账损失等费用的增加。企业产生
应收账款风险的因素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内部原因。企业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内部原因不外
乎有对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薄弱、自身商品的缺陷,以及结算方式的选择不当。
1、信用风险瞥理薄弱。客户的信用风险是客户不良的信用对应收账款产生的风
险。对客户信用管理的薄弱,造成企业盲目地提供信用政策,从而导致企业应收账款
的风险。
2、商品因素。商品质量的优劣、价格的高低、花色品种是否齐全等因素,会影
响到客户的付款愿望。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销售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差或规格不符合
客户的要求,最终导致了客户的延期付款,甚至拒付。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3、结算方式的选择。结算方式分为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转账结算包括国内和
国外两种,国内的即: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支票、托收承付、委托银行收款等。国
外的即:汇票、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的选择不当也会产生应收账款风险。
(二)企业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外部原因总结
起来不外乎有:激烈的市场竞争、极端低下的信用水平和商业信用的不发达。
1、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
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赊销是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之一,他除了能够向客户提供其所
需的商品外,还在一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了资金。其他性质企业相继出现,对国有大
中型企业产生了很大的;中击,因此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起码
与他的竞争对手所提供的相称,甚至优一些。货币信用政策使其获得了竞争上的有利
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应收账款风险。
2、信用水平低。我国有漫长的小农经济的历史,企业产权制度落后,且受儒教
影响深刻,观念上“重义轻利”,强调道德约束,缺乏法律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想
形成严格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建立规范的信用关系很难。同时要求人们具有完善的
法制观念,成熟的信用竞争意识,也是不现实的。这样也带来了应收账款的风险。
3、商业信用不发达。由于全民信用意识不普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不可靠,
造成了商业信用不发达,一些客户不讲求信用。再则,我国的支付工具不发达。由
于人们信用水平普遍低,延期付款或不付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商业汇票不为人们所接
受,票据市场发展滞后。
三、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是企业为了在充分发挥企业销售信用政策功能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降低应收账款投资的成本,避免坏账损失,使企业因提供商业信用、扩大销
售而增加的收益大于资金成本或坏账损失等费用。
企业在制定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对策之前,首先必须考虑应收账款风险发生的可能
性,然后分析发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力求将风险所导
致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对老客户,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历
史信用记录,从而加强企业内部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对新客户,进行信用管理包括:
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实际上是企业
赊销方针问题,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取决于它的赊销程度。
(二)对企业内部产品和服务的管理。除信用管理外,国有大中型企业还应该在提
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多下功夫。在产品质量上,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
聘用具有先进生产技术的人员,提高产品质量。在服务上,企业应形成售前、售中、
售后一整套服务体系。
(三)企业结算方式的选择。结算方式种类繁多,选择不同,产生的应收账款风险
就不同。企业可以采用下面几种结算方式以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国内有银行汇票、银
行承兑汇票;国外有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应进口企业的请求,开给出口商的一种保
证付款凭证,银行承单在信用证条款得到完全遵守的情况下,向出口商付款的责任。
以信用证结算,购买方不仅在付款后可以取得代表货物的单据,而且可以通过信用证
条款控制销售方的交货日期,通过适当的条款检查,还可以保证货物上船前质量和数
量;对于销售方来说,信用证是银行信用,取得货款比较有把握且风险较小。因此,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收账款风险。
(四)对应收账款具体业务的管理。资金定额、应收账款的催收等具体业务中,应
收账款的管理尤为重要。
1、实行资金的定额管理。应收账款的实质是资金占用。因此,企业应从资金管
理入手。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管理应坚持统一调度,放管有度,资金使用先论证、
后付款的原则,确保资金投向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应实行资金定额
管理,有偿使用的办法。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设定定额,同时对定额内和定额外设
定不同档次的利息率,并对定额内节约资金给予返息。通过利息杠杆,使每一笔业务
中都能体现出每一分钱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管理好资金,提高资金周转串就意味着
多创造利润;反之,则减少利润。通过定额管理办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收账款
的资金占用,防范坏账的发生。
2、将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经营者个人的利益相统一。为防止欠款逾期过久,难以
追回的情况,可以将欠款与部门利润和部门经理的任期考核相结合、将利润与奖金相
结合。凡超过期限的应收账款,要全额抵扣当年的部门利润,并按抵扣的利润进行考
核和兑现奖金;业务经理离任时,必须公布其任职期间的逾期账款的余额,接受全体
职工的监督。同时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的范围,进一步规范管理。
3、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在催收欠款上,应对欠款年份、金额进行排队
分析,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尽力获得最佳的效果。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可采取书信催
讨、电话催讨、上门催讨以及诉诸法律。对催收难度不大的应收账款,可承包给指定
人员限期收回,并铵收回金额给予一定的奖励;收不回来的,也应对其给予一定的处
罚;对数额较大、法律追溯力较强的应收账款,可运用法律手段仲裁催收;对涉嫌职
务犯罪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尽最大可能避免产生新的
逾期应收账款,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催收人员可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手段,但基
本宗旨一样,既要能维护本企业的利益,减少损失,又要尽可能维护与客户的良好信
用关系。
(五)在全社会普及信用意识教育,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消除人们传统思想的
束缚,增强其法律观念。健全法制体系,对信用不良的企业加大惩治力度。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的受到冲击,这就需要提高应收账款的收回
率,降低企业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帐款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加
强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有待于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此
进行了初步地讨论,以后还需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管理机制,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