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涉及损益调整会计事项的会计核算
录入时间:2003-03-11
【中华财税网北京03/11/2003信息】 摘要:由于工作上的差错或由于会计政策
的重大变更,涉及到损益调整的一系列会计账务处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对此比较模糊,本文从两个方面探析了调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由于会计差错引起的需要调整损益事项的会计核算
(一)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事项和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事项
1、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不影响年末损益的会计差错,应于发现时调
整本期的相关项目。如:某企业于2001年5月发现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在本年度3月己
经报废,却未办理报废手续,数额为5000元,己提折旧4000元,则应于发现时补办手
续,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000
累计折旧 4000
贷:固定资产 5000
2、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
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上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
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
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如:某企业2001年发
现2000年管理用的设备少提折旧2000元,对于这一非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应将2000年
少提的2000元折旧计入2001年的管理费用,同时调整累计折旧的账面余额。即:
惜: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2000
(二)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事项
对于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财务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
数,如果影响收益,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损益的影响数,并将其对
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
并调整。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会影响报表使用音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作出正确判
断的会计差错。
如:某公司于2001年5月发现2000年购入的一批价值120000元的固定资产误作低
值易耗品处理,并于当年由管理部门全部领用,在领用时按分次摊销法,2000年摊销
了30000元,据计算,2000年应计提折旧40000元,该公司2000年的所得税税率为33%,
按税后净利润的15%提取盈余公积。有关的更正分录为:
1、调整固定资产及其折旧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待摊费用 90000
累计折旧 30000
同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
2、计算应交税金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
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700
4、提取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时:
借:盈余公积 1005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1005
5、报表调整
该企业2001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应交税金、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等项
目的年初数均应调整,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管理费用、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等
项目的上年数也应调整。
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该期
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发生的当期已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
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
他相关项目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三)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影响损益的会计差错事项
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报告年
度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影响损益的,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损益的
影响,并进行相关项目的调整。同时,调整报告期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及留存收益数,
调整报告期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有关损益项目的金额,并调整当年发现会计差错
月份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比如,某企业2001年3月(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4月5日)
发现2000年一项应从6月份开始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漏提折旧,每月应提折旧1500元。
则首先,应对2000年6-12月份未提部分予以补提。(假定该企业适用33%的所得税
率,并按净利润的10%和5%分别计提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
1、补提折旧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500
贷:累计折旧10500
2、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46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465
3、结转调整净损益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03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035
4、调整利润分配的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1055.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55.25
5、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应
交税金、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等项目及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所得税等项目。
6.、2001年3月份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应按上述调整后的数字填列。
7、对2001年1-2月份漏提折旧部分,在3月份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 4500
贷:累计折旧 4500
若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报告年度前的重大会计差错,
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其损益影响数,并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的
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
二、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引起的需要调整损益事项的会计核算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其核心问题是,是否计算会计政策的累计影响数,并
将累计影响数调整留存收益,对于会计政策变更,分别采用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一)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
就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来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会计政策
变更累计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时使用。
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
第二步: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涉及对资产、负债项目调整的,仍然采用有关的资
产、负债科目进行核算。涉及对前期损益项目调整的,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或
“利润及其利润分配”)科目取代有关损益类科目进行核算。涉及对前期利润分配项
目调整的,直接采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进行核算。
第三步: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例:A公司于1999年1月对B公司投资1000000万元,占B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30%,
按当时的会计制度,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2002年1月起采用新的权益法核算,A、
B两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均为33%,A公司按净利润的15%提取盈余公积金,B公司于
1999、2000、200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0000元、100000元、150000元以及A公司于
2000年和2001年从B公司分得现金股利20000元和15000元。
1、计算A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为100000元(计算过程略)
2、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的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000
3、调整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0
贷:盈余公积 15000
4、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A公司在编制2002年会计报表时,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应调增盈余公积15000元。调
增未分配利润85000元,调增长期股权投资100000元。
(二)未来适用法
若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则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
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既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
累计影响数,也不需要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企业会计账簿记录及会计报表上反
映的金额,变更之日起仍然保留原有金额,不因会计政策变更而变更以前年度的既定
结果,企业应当在现有金额的基础上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需要调整损益事项的会计核算
对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涉及损益的调整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核算。其会计核算如下:调整增加以前年度收益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以
及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调整减少以前年度收
益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以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
整”科目的借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科目。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
目核算。同时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及当期编制的会计报
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