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企业会计制度讲解(上):资产——资产减值(一)
录入时间:2003-01-02
【中华财税网北京01/02/2003信息】 第五节 资产减值
本节共十五条(从第五十一条至第六十五条),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进
行了规定。
第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
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
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如有确凿证据表
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
影响。
[释义]本条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作出了一般性的规定。
□规定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一般性要求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
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
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保证会计信息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事实的必
然要求,也是这次会计制度改革中比较大的改进措施之一。
□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运用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
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用作调节利润水
平、人为粉饰报表的手段。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
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
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第五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短期投资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
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
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
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
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
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
资项目。
本制度所称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
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
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对于长期投资而言,
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出售投资所得价款减去所
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释义]本条对短期投资的减值准备计提问题作出了规定。包括对短期投资运用成
本与市价孰低法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和范围、报表列示方法等作出了规定。
□短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基础和方法
短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基础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运用,只有在市价低于成本
的部分才能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短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方法是分别总体、类别和单项比
较它们的成本与市价,在成本低于市价时即可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对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计提作了特别规定
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
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
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
资项目。
[例78] S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短期投资账面余额与市价如下表所示:
投资项目 成本 市价 市价与成本的差异
短期股票投资
A股票 50000 52000 2000
B股票 30000 29000 (1000)
C股票 70000 68000 (2000)
小 计 150000 149000 (1000)
短期债券投资
D股票 100000 98500 (1500)
E股票 200000 202200 2200
小 计 300000 300700 700
合 计 450000 449700 (300)
(1)按投资总额计提跌价损失准备
按投资总额计提跌价损失准备,是指按短期投资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算提取跌
价损失准备。本例中,S公司2000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合计为450000元,
按市价计算的短期投资总额为449700元。假设该公司从2000年起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
备,则应计提的跌价损失准备为300元(450000元-4497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 3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00
(2)按投资类别计提跌价损失准备
按投资类别计提跌价损失准备,是指按各类短期投资的总成本与同类短期投资的
总市价进行比较,按市价与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跌价损失准备。本例中,S公司2000
年12月31日短期股票投资账面价值合计为150000元,市价为149000元,应计提跌价损
失准备1000元;短期债券投资账面价值合计为300000元,市价为300700元,市价高于
成本,不必计提准备,也不确认收益。因此按照类别计算,2000年12月31日,S公司
应计提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1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 1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投资 1000
(3)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损失准备
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损失准备,是指将每一项投资的成本与市价进行比较,按每
项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之和来计提跌价损失准备。本例中,2000年12月31日,S
公司持的有A股票的市价高于成本,不计提跌价损失准备;B股票应计提跌价损失准备
1000元;C公司应计提跌价损失准备2000元(70000-68000);D公司债券应计提跌价损
失准备1500元(100000-98500);E公司债券的市价高于成本,不计提跌价损失准备。
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 45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B股票 1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C股票 2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D债券 1500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
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
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
说明。
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
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
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
款项),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一)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二)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三)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四)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
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
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
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释义]本条主要对坏账的确认与坏账准备的计提作出了规定。
□坏账准备的计提及坏账准备计提政策的确定
(一)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
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
定;
(二)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
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企业
所在地。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
注中予以说明。
(三)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主要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法、
销货百分比法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乘以估计的
坏账率得出的金额作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并依此提取坏账准备;应收账款账龄
分析法是根据应收款项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出坏账损失的方法;而销货百分比法则
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比例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有关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举例,请参见本章对《企业会计制度》第十八条所作的
“释义”。
□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依据及全部确认坏账的条件
(一)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依据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
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二)全部确认坏账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对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
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才能全部确认为坏账。而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就不能全部确认坏账,并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两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一)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
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
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二)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
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