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录入时间:2002-12-27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7/2002信息】 一、资料: 甲公司、乙公司和丁公司均为制造业企业,丙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甲、乙、丙、 丁公司均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甲公司在2000年5月发生下列非货币性交易业务: 1.5月7日,以外购的A材料400千克与乙公司交换B材料500千克。A 材料账面价值每千克13元,公允价值每千克15元;B材料账面价值每千克11元, 公允价值每千克12元。A、B材料增值税税率均为17%。 2.5月16日,以本企业生产的C产品200件与丙公司交换D设备一台,D 设备为丙公司经营用旧设备。C产品账面价值每件100元,公允价值每件120元; D设备账面原值40000元,已提折旧15000元,公允价值23000元,丙 公司另外支付银行存款1080元。C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7%。 3.5月24日,以本企业生产的C产品100件与丁公司交换B材料1000 千克,丁公司购入C产品作为生产用料。C产品账面价值每件100元,公允价值每 件115元;B材料账面价值每千克10元,公允价值为每千克11元。丁公司另支 付差价款585元,B产品、C材料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 假设以上经济业务没有发生除增值税外的相关税费。 二、要求: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交易双方的会计分录。 三、答案: 1.甲公司与乙公司 (1)甲公司 借:原材料——B材料 5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 贷:原材料——A材料 5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 (2)乙公司 借:原材料——A材料 5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 贷:原材料——B材料 5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 2.甲公司与丙公司 (1)甲公司 换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20000-(1080÷24000)×20000+4080= 23180(元); 应确认的收益: 1080-(1080÷24000)×20000=180(元); 借:固定资产 23180 银行存款 1080 贷:库存商品——C产品 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80 营业外收入 180。 (2)丙公司 ①借:固定资产清理 25000 累计折旧 15000 贷:固定资产 40000 ②借:库存商品——C商品 2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08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5000 银行存款 1080。 3.甲公司与丁公司 换入B材料入账价值: 10000-(585÷11500)×10000+(1955-1870) =9576.30(元); 应确认的收益: 585-(585÷11500)×10000=76.30(元)。 (1)甲公司 借:原材料——B材料 9576.3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70 银行存款 585 贷:产成品——C产品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955 营业外收入 76.30 (2)丁公司 借:原材料——C材料 10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955 贷:原材料——B材料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870 银行存款 585。 四、解题指导: 1.第一笔业务属企业之间用材料交换材料,因交易双方交换的资产公允价值相 等,因此不需要补价,交易双方各自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 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第二笔业务属企业之间用产品交换固定资产,甲公司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高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丙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了补价。按修订后的非货币 性交易准则的规定,取得补价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答案2中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上式中: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出的是盈利过程 中的成本。取得补价应确认的收益,就是补价减去盈利过程中的成本。 取得补价应确认的收益为: 答案2中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 价值; 支付补价的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补价和应支付的 相关税费。 3.第三笔业务属企业之间用产品交换材料,因甲公司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丁公司支付了补价。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及补价 应确认的收益的计算同上。丁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补价 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