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

录入时间:2002-11-29

  【中华财税网北京11/29/2002信息】 财务目标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是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我国社会义义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实行了长期 计划经济,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企业 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 少,均由严值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此必然把产值最大化当做财 务管理目标。在非市场化的指令性经济状态下,“产值最大化”目标有其合理性和必 然性,它对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1978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市场经济模式逐步确立,企业面向市场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开放经济唤醒了竞争者的趋利动机。同时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得到了 正常确认。国家把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情况的首要指标,把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 利润的多少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关心市场、关心利润,使得“利润最大化”逐渐成 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 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以及近几年我国产权制度的尝试性改革,为财务目标理论的丰 富和发展又提供了现实基础。为适应新情况、新要求,“股东财富最大化”逐渐取代 “利润最大化”而成为财务目标。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现实条件约束下,选择不同的财务目标,是社会 经济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财务目标的选择遵循着本身的规律性,每个经 济主体都要根据变化着的经济形势,根据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适当地制订、修正或 更新自己的财务目标,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重组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适应于企业“生 存、发展、获利”的总目标,其目标有三种主要观点: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和企业 的最大利润和盈余,而且还要追求与企业存在复杂关系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 “社会公众”的社会利益。因此,必然要求企业考虑以下两个重要因素对财务管理目 标加以重新定位。 1.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扩展了资本的范围,改变了资本的结构。在新的资本结构 中,“原材料”、“固定资产”、“短期借款”等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 “商誉”、“品牌”、“产权”等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从而决定了企业在知 识经济时代不再是仅仅归属于股东,而是归属于其“利益相关主体”。包括股东、债 权人、企业员工、顾客、参与企业知识资本运营的外聘工作者等。他们都对企业投入 了专用性的资本(C),都对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v)做了贡献,因而他们也都有权分享 企业的剩余价值(M)。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经济学家认为,企业是各种要素 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参与签约各方的共同利益。目前,世界 上已有一些国家先后修订《公司法》。要求公司的经营者不能只为公司的股东服务, 还必须为公司的相关利益主体服务。美国的IBM公司把其公司的目标也更改为“为员 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三原则,可以说,这些变化都代表着时代发展的 要求,是知识经济革命带来的影响。 2.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生态平衡,防止 公害污染,支持发展社区的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以及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等,既有助 于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在社会大众中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资源具有可享性和可转移性,这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对 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更加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从而也就要 求企业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这就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社会目标在其目标 结构中的地位必将提高。 二、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目标 经济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理财观念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联系上述对企业财务目标重组进行的分析,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目标应定位为资本 配置最优化。理由如下: 1.从财务本质看,财务本质是一种对资本要素的配置。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 本质并未发生变化,相反,由于资本要素范围的扩大,农业财务对资本要素的配置功 能得到进一步加强。追求各项资本的最优配置,理所当然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目标。 2.资本配置最优化财务目标顺应了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发展的需求。在知识经济 下,信息技术高度发展,适时财务报告系统的建立,一方面为企业财务优化配置资本 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将逐渐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企此内 外部利益相关者加强对企业财务配置资本状况的监督。这种“共同治理”的财务治理 结构的形成,需要一个能充分体现企业契约各方利益的企业财务目标,而资本配置最 优化正集中体现了各相关者的利益。 3.从财务经营的角度看,资本配置最优化始终站在财务决策的高度,为知识经 济下企业利用物质资本市场和智力资本市场展开有效的财务经营提供了有利的导向。 这是其他财务目标理论无法替代的。 4.资本配置最优化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的全部资本的配置,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理 财境界。一方面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如筹资、投资、收益分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企业的不同成长期和理财环境下,可调节财务目标的部分标准,激励企 业财务不断创新,提高优化配置资本的能力。如在企业发展期,考虑到智力资本的风 险性和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应以物质资本的筹集和资本收益作为衡量资本优化配置 的主要指标;而在企业成熟期,企业物质资本已非常雄厚,智力资本的比重就显得尤 为重要。 5.资本配置最优化财务目标更具可操作性。资本的最优化配置,不仅包括资本 总量的积聚,还包含了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比重调整、现有财务资本的有效利用。 一般来说,可以从资本收益和资本结构两个方面来量化考核,而且应在资本结构相对 合理的前提下注重资本收益的提高。不顾资本结构而一味追求资本收益是一种短期行 为,蕴涵着财务风险隐患;而长期不顾资本收益只追求资本结构的平衡,是一种保守 的理财观。在知识型企业的构架过程中,企业家智力资本的介入,导致企业面临着资 本总量的重新认定和结构的重新调整,资本结构比资本收益的地位更为重要。资本结 构的调整可能会降低资本收益,但并不意味着企业财务目标的失败。(an20021013)(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