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其影响
录入时间:2002-10-21
【中华财税网北京10/21/2002信息】 以2001牟国际合计准则委员会完成改组为
标志,国际上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逐渐向建立独立机构的方向发展,如被认
为属于大陆法系的德国和日本,也分别于2000年及2001年7月相继建立了独立的准则
制定机构,形成了一种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模式化发展趋势。这种模式的基本构成包
括基金会(或监督委员合)、准则制定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和处理新生问题的工作委员
会等组成部分。具体地说,由财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组成一个基金会或类似的委员会,
负责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集资金、决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选、监督会计准则制
定过程;没立专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其委员实现“两专”,即专家、专职(至少
是部分委负专职),基金会或其指定的提名委员会负责遴选准则制定机构的组成人员,
准则制定机构的成员按照公开的程序独立制定准则;组建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咨询
委员会,在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提供咨询意见;在准则制定机构下面设立一个专
门的处理新生问题的工作委员会,对准则进行解释、对实务提供指导性意见。
独立准则制定机构中市场力量的代表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表明以市场力量
为导向的模式开始在全球会计准则一体化的进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虽然从微观角度讲
目前各国企业要受到政府法规和条例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但是在市场主导力量越
来越强大的发展趋势下,各国法律法规在会计准则方面正在扩大以专业人士为核心的
独立准则制定机构的作用。资本市场融资成本则成为决定企业选择何种会计准则的很
本动力。以欧洲企业为例,目前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的国内公司都面临着三种会计准则
方面的选择:本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一项国际调查显示,被
调查的欧洲公司中有五分之四愿意选择美国会计准则,因为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美国
资本市场的要求,从而更容易获得大量融资机会。这明显体现了市场的力量和融资成
本的作用。
发达的资本市场是独立合计准则制定模式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其中美国资本市
场的力量在会计准则应用方面一直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具体情况使得国际会计准则委
员会与英、美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使得国际上这些重要的会计
准别制定机构基本上都具有了类似的专业性质,成为了会计准则全球化和协调化发展
的基础。
从上述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建的国际趋势来看,独立模式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对
于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认真对待。它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和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作出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建
设的选择。
首先,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如何设置应该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领域。我国有大量关于
会计准则的文献,但是其中极少谈到准则制定机构问题。虽然我国《会计法》规定国
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
计法》制定并公布。但并没有规定会计准则一定要由政府财政部门制定,它可以自己
制定,也可以监督其他机构制定。
其次,其他国家的独立模式都很好地解决了准则制定机构的运行资源问题,这一
点值得借鉴。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定时期内依靠世界银行贷款来支持,这种资源
是有限的,而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将是无限的,这种矛盾很快会突显出来。继续高质
量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源源不断的运行资源予以支持。
第三,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构成需要相对固定。独立准则制定机构模式的突出特
点就是在准则制定机构的委员安排上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体制,它从组织上保证了准
则制定的高质量。我国准则制定人员变动的不确定性以及非专职性往往会拖延会计准
则的制定进程,容易对准则制定形成干扰。提升中国会计准则的质量需要从多方面入
手,参照国际经验和趋势,在机构设置和组织保证方面值得考虑。
第四,准则制定过程也应符合国际惯例。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深入,资本市场
从建立以来持续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使得我国的会
计准则必须向着顺应市场需求的方向改进和发展。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组成方面着
重体现市场力量的利益要求也就成了一件时不我待的大事,准则的制定过程也应考虑
国际惯例。
总之,在国际市场日益全球化尤其是会计准则日益国际化的今天,通过建立一个
由公认专家组成的独立的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能够从专业方面促进会计准则质量的提
高,将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利益协调事项与具体的会计准则制定
技术过程进行适当的分离,可以加强各利益代表的参与程度和协调力度,提高准则制
定过程中专业人士独立性和技术性地位,最终适应建立高品质会计准则的需求。
(ai200209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