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财务成本管理》复习与考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录入时间:2002-10-21

【中华财税网北京10/21/2002信息】 CPA《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涉及财务管理 和成本管理两部分内容。在历年的考试中,该科目十分注重对考生应用、分折、综合 与评价能力的测试,由于主观题占60分左右,因此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该科目的 重点内容,还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其中,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 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具体内容较多,在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公式也较多。 因此,对于参加该科考试的同行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例如,2001年注册会计师全国 统一考试《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及格率仅为9.27%。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考 生忽视了整体观念的构建,把太多精力放在了各种貌似复杂的公式记忆上,导致复习 效率不高。本文将从总体上谈谈《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相关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一、重点掌握时间价值观念 时间价值观念是《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年CPA考试的重点。 该观念广泛运用于长期决策中,例如项目投资管理、证券评价、资本成本及并购等章 节的相关内容的计算。从1993年以来,每年的综合题中至少有一题需运用该观念,近 期如2000年综合题的第一、二题,2001年综合题第三题及计算题第四题都用到这一观 念。掌握该观念的应用需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正确把握各种现金流量的计算 现金流量是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损益观念的具体应用。在计算时要注意流量的符号 及时点。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 项目投资可以分为新建项目投资和更新改造项目投资,两者在现金流量的计算上 略有区别。 新建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根据不同时点分为以下三种流量: (1)建设期(特殊为0时点)的流量。其流量表现为流出,即现金净流量符号为“-”, 其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投资、无形资产或递延资产的投资及垫付的流动资金等。 (2)经营期的营业现金流量或经营性现金流量。该部分内容是项目投资的核心内容, 也是自由现金流量计算的基础。在具体计算时,既可直接采用收付实现制来计算,如 下面公式(a),又可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间接计算而得(因为财务会计的净利润是比 较容易计算的)。具体公式如下: 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费用-所得税(a) =税后营业利润十非付现成本费用 (b)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费用十非付现成 本费用)]×(1-所得税税率)十非付现成 本费用 (c) =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 费用×(1-所得税税率)十非付现成本费 用×所得税税率 (d) 或=(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费用)×(1-所得税 税率)十非付现成本费用×所得税税率 上面公式中的非付现成本费用指的是年折旧额和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的年摊销额。 (3)终结点的现金流量。该部分流量应包括终结点的营业现金流量、收回的垫付 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残值的变现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变现净收入应纳税额等。 在计算新建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l)现金流量是指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增加数量。因此,在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时应是增加的营业收入及付现成本费用。 (2)项目的计算期是指项目的实际延续期。如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与会计 期间并不一定一致。例如1999年考题,某企业于1998年7月1日购进设备并开业,设备 预计可使用5年。该题的项目投资的0时点为1998年7月1日,1时点为1999年7月1日, 终结点为2003年7月1日。 (3)在计算营业现金流量时公式(a)中,一般情况下所得税不可能是已知条件,而 且也无法直接根据营业收入和付现成本费用来计算,因此,应用性不强。但是从内容 看,由于营业现金流量只包括营业收入、非付现成本费用和所得税,因此采用间接法 计算时的非付现成本及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益不应包括在税前现金流量中,而是只影 响了所得税,在非付现成本费用的计算时如果会计口径与税法口径不一致,应以税法 口径为准,因此希望考生注意结合企业所得税中“资产的税务处理”中的有关内容。 公式(c)是公式(b)的具体化。经过修改后的公式(d)能够符合按照项目列示的要求。 在营业现金流量的计算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已知的不同条件选择合 适的计算公式。例如1994年计算题第二题,已知的条件为税前现金流入,因此计算时 只能选用公式(d)。该年的综合题第一题,由于已知条件没有涉及所得税税率,因此 在计算流量时不考虑所得税,即税率为零。1997年综合题第一题,强调了增量的现金 流量;1999年综合题第一题和2000年综合题第二题,已知的付现成本费用分为变动的 付现成本费用和固定的付现成本费用。 (4)根据全投资假设,项目投资的全部资金视同自有。因此在计算项目投资的流 量时,不考虑借入资金本息相关的流量,但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影响了折旧的计算。 (5)除个别追加的投资外,一般情况都假定按年初或年末的时点指标处理。其中 建设期除流动资金的投资外,其它的都发生在有关计算年度的年初或年末,而流动资 金的投资发生在建设期的期末(经营期的期初);经营期内的流量都发生在相关年度的 年末。 (6)终结点变现残值收入由于在会计上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与损益无关, 因此计算流量时不乘以所得税税率。 残值变现净收入应纳税额=-(最终残值变现收入-清理前账面价值)×所得税税率 此项流量反映了会计处理中固定资产清理完毕后结转营业外收入的应纳税额,因 此,流量为:“-”。如果正常使用后清理,清理前的账面价值应等于税法规定的净 残值;如果提前报废,要按上式计算,如1998年综合题第二题。同时应特别注意如果 最终残值变现收入为0,应纳税额也不一定为0,如1999年综合题第一题。 更新改造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计算时既可以分别按照继续使用旧设备和更换新设 备两个方案计算各期的现金流量,也可以在尚可使用年限相同的情况下直接计算两个 方案的差额现金流量。与新建项目投资相比,更新改造项目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 量计算有以下特点: (1)在更新年度(即0时点),由于考虑了机会成本,因此包括的流量分别为: a.“-”旧设备更新年度的变现价值(为负数) b.旧设备更新年度变现净损失抵减所得税额。 [计算方法为:(旧设备更新年度变现价值-更新 前的账面价值)×所得税税率] 这两项流量与新建项目终结点对应的两项流量符号相反,表示丧失了的潜在收益。 (2)经营期可能会发生的修理成本,一般视同为付现成本。 更新改造项目投资如果新旧方案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相同,可以计算各年的差 额现金流量。例如1994年综合题第一题和2001年综合题第三题。 具体计算现金流量时,应运用职业判断。例如1998年综合题第二题,题中已知的 使用年限有4年、5年和6年三种情况,要求计算项目的最短使用寿命,计算时应首先 假设项目的计算期是4年,由于税法规定按5年计算折旧,因此第4年的残值变现净收 入应纳税额相当于提前报废的营业外收支应纳税额。由于计算出的净现值大于零,要 重新按照3年期计算现金流量。又如2001年综合题第三题,已知条件是使用新设备可 以每年节约付现成本14万元,在计算时既可以假定使用旧设备的年付现成本为14万元, 新设备的年付现成本为零,也可以假定使用旧设备的年付现成本为零,新设备的年付 现成本为-14万元。在该题中,已知新设备属于新型环保设备,按税法规定采用双倍 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而旧设备折旧方法题中没有说明,根据税法的有关内容可以断 定旧设备只能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2、与证券相关的现金流量 (1)与债券相关的现金流量。具体的付息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流量。如果是分 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其现金流量是未来每期固定的票面利息和到期归还的面值, 或者中途转让的价格;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其现金流量是到期归还的本息 和。需要注意的是利息作为现金流量应是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票面利息,而不是权责 发生制基础上的会计投资收益。 (2)与股票相关的现金流量。股票现金流量包括未来每期的现金股利和投资方出 售时得到的价格收入。具体计算每期的现金流量时应结合股利政策的有关内容。 3、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是在经营性(营业)现金流量的基础上经过必要的调整产生的一种现 金流量,分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股东自由现金流量。 (1)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在营业现金流量的基础上扣除必要的资本性支出和营运 资本增加额后的现金流量。 (2)股东自由现金流量是在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基础上扣除债权人自由现金流量 后的余额。 (二)贴现率的选择 为了正确计算上述各种现金流量的现值,一般按照资本成本或最低报酬率来确定 贴现率。如果题中没有给定贴现率,应合理选择有关贴现率。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情况。 1、项目投资的风险调整贴现率。应根据K=I+b×Q来计算。其中Q反映了风险程 度的综合变化系数。 2、股票投资的风险报酬率。应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即Ri=Rf+β(Rm-Rf)来计 算。 3、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三)现值的计算 根据各时点的现金流量乘以对应的现值系数即可求出现值。如果每年的现金流量 相等。应选用年金现值系数,否则应选用复利现值系数。 1、项目投资。如果是新建项目,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指净现值(NPV),它可以作为 两个互斥方案的评价标准。如果是更新改造项目,在不涉及营业收入增加的情况下, 现金流量的现值就是总成本的现值,在计算期相同的情况下,可选择总成本现值低的 方案,如果计算期不相同,应计算平均年成本,然后选择低的方案。 如果以风险调整贴现率K来计算项目投资的净现值,为了便于查表计算,可以根 据无风险的报酬率和风险调整贴现率的关系来计算各期的肯定当量系数。然后以无风 险的报酬率作为贴现率来选择现值系数。 2、证券评价。 (1)如果是债券投资,评价中可以根据不同投资时点的现金流量计算出对应的现 值,即债券价值。债券价值在不同的投资时点有不同的值,如1995年计算题第二题。 因此,要特别注意,债券价值计算时期限的选择。在债券的筹资管理中,根据现金流 量计算出对应的现值称为债券的发行价格,与债券价值不同,债券的发行价格对于特 定债券来说具有唯一性。 (2)如果是股票投资,要根据是否长期持有和每期的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具体分 析计算。对于长期持有的零成长股票和固定成长股票应按照永续年金计算其现值,即 股票价值。而对于长期持有的非固定成长股票,要分成两个阶段来计算其现值和,第 一阶段有限期内,根据现金股利的不同情况采用普通年金现值或者是复利现值计算; 第二阶段在永久持有期间根据零成长股票或固定成长股票计算出M时点的现值Pm,然 后乘以M期的复利现值系数计算零时点的现值Po。特别是对于非固定成长第二阶段永 久期间零成长股票,计算的关键在于M时点的确定。相对于永久期间的流量而言,第 一个出现的年金应作为有限期内的流量,即该时点是M时点。例如2000年综合题第一 题M时点为第3年,从第4年起是永久持有期。M时点确定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股票价值 计算的正确性。 对于涉及固定成长股票,由于按照未来预期的现金流量折现,因此应采用预期第 1年的现金股利Dl,而不应采用目前的现金股利Do。 3、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也称为企业的并购价值,如果是持续经营,计算时应参 照股票价值模式。 (四)已知某一个现值,计算与现值系数相关的贴现率或期限 具体计算时,一般采用插值法。其关键在于找到一个与已知现值相差不大的区间, 即找到一个比已知现值大的一个最小值和比已知现值小的一个最大值。如已知现值为 零,那么这个区间是大于零的最小正数和小于零的最大负数。一般逐次测试,分别用 不同的贴现率或期限查找对应的系数,然后求出现值,从中找到理想的区间。 1、项目投资。内含报酬率是在已知净现值为零的基础上求贴现率。回收期的计 算是在累计现金流量为零的基础上求期限或已知净现值为零时的最短回收期(例如 1998年综合题第二题)。 2、证券评价和资本成本。考虑时间价值时债券的投资报酬率是在已知现值(购买 价格)的基础上计算贴现率。考虑时间价值时债券的资本成本是在已知现值(实际筹资 总额,即发行价扣除相关的手续费)的基础上计算贴现率,作为税前资本成本。由于 考虑到筹资方负债筹资的抵税作用,因此要在其基础上乘以(1-所得税税率)。 对于零成长或固定成长的股票,其预期报酬率和资本成本可以直接用永续年金的 公式计算。对于非固定成长和非长期持有的股票,其预期报酬率和资本成本也应采用 插值法计算已知现值(购买价或实际筹资额)的贴现率。与债券不同,筹资方股票的资 本成本不必考虑抵税作用。 二、把握权费发生制基础上的损益观念 损益观念主要用来衡量组织新创造的财富,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损益观念是利 润(或净收益)的概念,即收入-费用=利润。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损益观常用于本量利 计算和流动资金管理中。流动资金管理是CPA考试的重点,如1996年计算题第二、三 题,1998-2001年每年计算题的第二题。由于在财务决策中净增效益原则的采用,流 动资金管理中分别研究各项目的增量收益(即息税前利润或边际贡献的增量),增量成 本(也称相关总成本)和增量损益(即增量利润),然后择优进行决策。如没有产生增量 收入,一般直接用增量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决策,只不过择低者作为优选方案。 1、在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中,由于持有现金的增量收入为零,因此成本分析模 式通过对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等三种持有成本的分析,寻找总成本之和最 小的方案。 2、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先分析增量收益,然后分析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和存货 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收账费用、坏账损失和现金折扣成本的增加额等六项相关总成 本,最后计算税前损益的增加额,选择较高的方案。也可以利用差量税前损益进行决 策。需要注意的是: (1)在应计利息的计算时,存货与应付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都直接根据其平 均余额乘以资本成本而得,由于是购货环节,不必乘以变动成本率。而应收账款占用 资金的应计利息,在延长信用期情况下教材约定要乘以变动成本率。 (2)应付账款相关的应计利息是节约资金的利息,因此,作为成本费用前边应加 “-”号。 (3)存货的平均余额可根据存货经济批量和保险储备量的有关内容来计算。也可 以直接根据存货的期末和期初余额的平均数计算。 3、在存货管理中,如果售价不变,可以分析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等 增量总成本,选择较低的方案。如果售价发生变化,应采取与应收账款类似的思路计 算税前收益的增加额。例如2000年计算题第二题。具体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应掌握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与批量Q的关系,特别是购置成本 D×U,虽然与Q无关,但当D或U在两个方案有不同值时,也应作为决策相关成本处理, 如2000年计算题第二题。 (2)经济批量Q*的计算是存货决策的关键。据其计算的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是前述应收账款决策的一项成本,也是存货决策中的一项相关成本。如果变动储存成 本计算时未包括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应单独计算它。具体计算时,关键要把握 相关总成本TC(Q)的计算,并区分集中到货(即基本模型)和陆续供应和使用(即扩展模 型)两种情况,计算过程见表1,当TC(Q)最低时,计算组成TC(Q)的两项成本相等,就 不难计算出经济批量Q*,然后代入TC(Q)的计算公式的各个部分得出一些相关结果。 表1 供应情况 相关总成本TC(Q) 平均存货余额 集中到货 D/Q×K+Q/2×Kc (Q*/2+B)×U 陆续供应和使用 D/Q×+Q/2×(p-d)/p×Kc (Q*/2×(p-d)/p+B)×U (3)缺货量S的计算关键在于再订货量R的计算。在确定的情况下,R=L×d+B;在 存在多种可能情况下R=∑IiDiPi+B,(P表示概率)而在计算缺货量时不考虑超过R的 超储情况。 三、灵活掌握价值观念及应用 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观念指在决策中要分析投入与产出之比或实际所得与实际所费 之比。它要求以相对值作为分析的基础。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价值观念通常的应用是权 责发生制基础上通过净资产收益率(即权益净利率)等指标分析盈利能力比率;收付实 现制基础上通过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等指标分析获取现金能力。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 中涉及的会计收益率、不考虑时间价值时的投资报酬率以及筹资活动中长期筹资的资 本成本、短期筹资中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等均需应用价值观念。具体计算时要注意以下 两点:(1)投资方与筹资方在应用价值观念仅在所得和所费的内容上不同而已。特别 是在长期筹资的资本成本计算中凡是负债筹资要考虑其抵税作用。(2)应付账款的成 本对买方而言,如果放弃现金折扣是一种机会成本,而享受现金折扣时则是一种收益 率,应视具体情况分析。但是在计算应付账款的成本时,由于提前付款的期限很短 (一般为1-3个月),因此应按照实际提前天数调整计算年利率。而短期借款一般为一 年,不按照实际天数来调整计算利率。由于短期筹资中,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因此 不必像长期筹资那样考虑抵税作用。 四、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预测 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预测的基础,这两部分内容有许多联系,计算过程中必须注 意以下几点: 1、在基本财务比率中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是典型的指标,反映了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知道一个指标就可 以推出另两个指标。此外,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 率等指标由于连接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时为了体现可比性,资产负债表的静 态指标计算时应采用平均数。 2、在现金流量分析中,一般情况下分子是经营现金净流量。 3、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其中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作业层业绩考核指标,与第二项相乘后的资产净利率反映了经 理层的业绩考核指标,而权益净利率体现了所有者的衡量指标。由于资产周转率的计 算过程中分母采用平均数,因此权益乘数也应采用平均数。 4、在财务预测中,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如果按照期初股东权益计算,是在杜邦分 析体系的基础上乘以收益留存率;如果按期末股东权益计算,则分子为杜邦分析体系 乘以留存率,而分母要按照1-分子进行调整。与杜邦分析有所不同的是,由于股东权 益不计算平均数,因此总资产也不计算平均数。而按照期末数来汁算。在计算过程中, 要注意期末与期初数的取值,其中收益留存率与股利政策有关,这部分内容作为热点 问题在2001年的综合题第二题及1999年的综合题第二题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五、EPS及其相关内容的计算 EPS作为理财目标之一,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其应用来看,亡市公司报表 分析、财务杠杆的计算及资本结构与其有关,从其涵盖的内容来看,涉及到本量利、 普通股股数和股利政策.因此,也是近年考试的重点,如000年综合题第三题,1999 年计算题第二题、 1、关于EPS的汁算,FPS=[(EBIT-I)(I-T)-D)]/N.该式中反映了资本结构与 EPS的关系.其中EBIT的计算是本量利的内容。由于息税前利润比边际贡献少固定成 本部分,因此作为杠杆的两个静态指标,利用它们可以计算出经营杠杆系数(DOL)。 同理,税前普通股收益总额分别与息税前利润和边际贡献组成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的 静态的两截,据此可计算出财务杠杆系数(DFL)和总杠杆系数(DTL)。 2、普通股的股数N的计算既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得知,又可以与股票分割、 股票股利、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相关内容结合考虑、 另外,成本管理作为本科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2000年及2001年均以主观题的形式 进行了考核。考生对此相关的内容应有所掌握。 总之,从整体上把握《财务成本管理》的上述几个问题将有助于顺利通过CPA考 试。(ai20020913) (2)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