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方法及其应用

录入时间:2002-09-03

【中华财税网北京09/03/2002信息】 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方法 投资项目评价分析的方法,分为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和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两 种。 [例题分析] 某公司准备购入一台新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现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甲 方案需投资300000元,使用寿命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5年后设备无残值,5年中 每年销售收入150000元,每年的付现成本为50000元。乙方案需投资360000元,采用直 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也是5年,5年后有残值收入60000元。5年中每年收入为 170000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60000元,以后随着设备陈旧,逐年将增加修理费3000元, 另需垫支营运资金30000元。假设所得税率为40%,资金成本率为10%。 要求:(1)计算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2)计算两个方案的净现值。(3)计算两个方 案的现值指数。(4)计算两个方案的内含报酬率。(5)计算两个方案的投资回收期。(6 )试判断应选用哪个方案。 [分析] 对于投资项目评价,使用的指标分为贴现指标,即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 主要有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非贴现指标,即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的 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在此对于现金流量的确定是分析投资方案 第一步。现金流量是由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现金净流量三部分构成。 在一个投资方案中,现金流出量表现为:①购置生产设备的价款;②垫支的流动 资金;③设备的维护、修理等费用。 现金流入量表现为: ①营业现金流入:营业现金流入=销售收入-付现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折旧)=利润+折旧;②生产设备出售或报废时的残值收入;③收回垫支的流动资金。 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依据例题资料,(1)计算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 1.计算年折旧额:甲方案每年折旧额=300000÷5=60000(元) 乙方案每年折旧额=(360000-60000)÷5=60000(元) 2.计算两个方案的营业现金流量(如表1) 3.投资方案的营业现金流量计算表 4.计算税后现金流量(如表2) [答案] (1)甲方案:初始投资300000元,5年内每年现金流量84000元。乙方案:初始投资 390000元,现金流量:第一年90000元,第二年88200元,第三年86400元,第四年 84600元,第五年172800元。 净现值法是使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指标。“净现值”是指特定方案 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按此种方法,所有未来现金 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如果净现 值为正数,即贴现后现金流入大于贴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预定的 贴现率。如果净现值为零,即贴现后现金流入等于贴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 酬率相当于预定的贴现率。如果净现值为负数,即贴现后现金流入小于贴现后现金流 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小于预定的贴现率。 净现值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假设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并把原始 投资看成是按预定贴现率借入的。当净现值为正数时,偿还本息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 收益;当净现值为零时,偿还本息后一无所获;当净现值为负数时,该项目收益不足 以偿还本息。 依据前面计算的结果,计算两个方案的净现值。 净现值(甲方案)=84000×3.7908-300000=318427.20-300000 =18427.20(元) 净现值(乙方案)=(90000×0.9091+88200×0.8264+86400×0.7513+84600 ×0.6830+172800×0.6209)-390000 =384693.12-390000 =-5306.88(元) 净现值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贴现率,一种办法是根据资金成本来确定, 另一种办法是根据企业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来确定。 (2) 甲方案净现值18427.20元;乙方案净现值-5306.88元。 现值指数法是使用“现值指数”作为评价方案的指标。“现值指数”是指未来现 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亦称现值比率、获利指数、贴现后收益——成本 比率等。 依据前面计算的结果,计算两个方案的现值指数。 甲方案:现值指数=318727.20÷300000=1.0614 乙方案:现值指数=384693.12÷390000=0.9864 当投资机会的现值指数大于1,说明其投资收益超过成本,即投资报酬率超过预定 的贴现率;当投资机会的现值指数小于1,说明其投资报酬率没有达到预定的贴现率。 如果现值指数为1,说明贴现后现金流入等于现金流出,投资的报酬率与预定的贴现率 相同。 现值指数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独立投资机会获利能力的比较。 (3) 甲方案现值指数1.0614; 乙方案现值指数0.9864。 内含报酬率法(内部收益率法)是根据方案本身内含报酬率未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 方法。 “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 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虽然考虑了时间价值,可以说明投资方案高于或低于某一 特定的投资报酬率,但没有揭示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报酬率是多少。内含报酬率 是根据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即方案本身的收益能力,反 映内在的获利水平)。 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 依前面的例题资料和计算的结果,计算两个方案的内含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计算的一种方法是“年金法”,它适用于各期现金流入量相等,符合 年金形式,内含报酬率可以直接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表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设现金 流入的现值与原始投资相等: 原始投资;每年现金流入量×年金现值系数 年金现值系数(P/A、i、n)=原始投资÷每年现金流入量 甲方案各期现金流入相等,可用年金法: 首先,(P/A、i、5)=300000/84000=3.5714 其次,查阅“年金现值系数表”,找出n=5时,与上述年金现值系数3.5714,相 邻近的两个年金系数3.6048和3.4331,分别所对应的贴现率12%和14%。 最后用内插法术得甲方案的内含报酬率; 甲方案内含报酬率=12%+(14%-12%)×[(3.6048-3.5714)÷(3.6048- 3.4331)] =12%+0.39%=12.39% 内含报酬率计算的另一种方法是“逐步测试法”,它适用于各年的现金流入量不 相等的非年金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逐步测试。先估计一个贴现率,用它来计算方 案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贴现率,应提高 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贴现率, 应降低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经过多次测试,寻找出使净现值接近于零的贴现率,即 为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 根据前面(2)的计算结果,已知乙方案的净现值为负数,说明它的投资报酬率小 于10%,因此,应降低贴现率进一步测试。 乙方案:内含报酬率的测试如表3 乙方案内含报酬率的测试,先以资金成本率10%为贴现率进行测试,其结果净现 值为负5307元。下一步降低到9%重新测试,结果净现值为5216元,这说明乙方案的内 含报酬率是9%—10%之间,用内插法来求出: 乙方案内含报酬率=9%+1%×[5216÷(5216+5307)] =9%+0.5%=9.5% (4) 甲方案内含报酬率12.39%;乙方案内含报酬率9.5%,计算出各方案的内含报 酬率之后,可以根据企业的资金成本或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对方案进行取舍,因本例资 金成本是10%,那么甲方案可以接受,而乙方案则应放弃。若在多个方案选择过程中, 要选择内含报酬率较大的方案。 内含报酬率和现值指数有相似之处,都是根据相对比率来评价方案,而不像净现 值法那样使用绝对数来评价方案。在评价方案时要注意到,比率高的方案绝对数不一 定大,反之也一样。如果两个方案是互相排斥的,要使用净现值指标,选择净现值大 的。如果两个指标是相互独立的,应使用内含报酬率指标,优先安排内含报酬率较高 的方案。 内含报酬率法与现值指数法也有区别。在计算内含报酬率时,不必事先选择贴现 率,根据内含报酬率就可以排定独立投资的优先次序。只是最后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 资金成本或最低报酬率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现值指数法需要一个适合的贴现率,以 便将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贴现率的高低将会影响方案的优先次序。 非贴现的方法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是等效的。 回收期法中的“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 时间,即收回投资所需的年限。 依前面例题和计算出的资料,计算两个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在原始投资一次支出, 每年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 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 ∵甲投资方案属于此种情况 ∴甲方案回收期=300000÷84000=3.57(年) 乙方案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其回收期计算过程见表4。 运用回收期法,回收年限越短的方案越有利;此种方法的不足在于不仅忽视时间 价值,而且没有考虑回收期以后的收益。 (5) 甲方案回收期3.57年,乙方案回收期4.24年。 依据前面计算的结果,试判断应选用哪个方案。 (6) 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分析,无论是从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指标,还是 从投资回期指标,均是甲方案优于乙方案,故此两个方案中,当选甲方案。 [例题分析] 某公司拟购买价值80000元的一台设备,按直线法提取折旧,使用年限8年,无残 值。该设备期望产生税前现金流入为每年24000元。假设所得税率为40%;要求计算原 始投资的会计收益率(税后)。 [分析] 会计收益率是以会计收益率的高低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个指标。 ∵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 ∴依据例题资料:先求年平均净收益 年平均净收益=年营业现金流量-年折旧 =24000×(1-40%)+(80000÷8)×40%-10000 =14400+4000-10000=8400(元) 会计收益率=8400÷80000×100%=10.5% [答案] 会计收益率为10.5%。 该种方法计算简便,易于理解,但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应用 [例题分析] 某公司拟用新设备取代已使用3年的旧设备,旧设备原价14,950元,当前估计尚 可使用5年,每年操作成本2,150元。预计最终残值1750元,目前变现价值为8500元; 购置新设备需花费13,750元,预计可使用6年,每年操作成本850元,预计最终残值 2500元。该公司预期报酬率12%,所得税率30%,税法规定该类设备应采用直接法折 旧,折旧年限6年,残值为原价的10%。 要求:进行是否应该更换设备的分析决策。 [分析] 固定资产更新是对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旧资产,用新的资产更换,或 用先进的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继续使用旧设备与购置 新设备的选择。 在设备更新决策过程中,由于更新决策的现金流量主要是现金流出;即使有少量 的残值变价收入,也属于支出抵减,而非实质上的流入增加。由于只有现金流出而没 有现金流入,就很难采用贴现现金流量分析,较好的分析方法是比较继续使用和更新 的年成本,以较低的作为好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需采用年平均成本分析法。 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是指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如果不考虑货币 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额与使用年限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如 下: 平均年成本=(变现价值+使用年限×年运行成本-残值)÷使用年限 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 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用公式表示如下: 平均年成本=(变现价值+年运行成本×年金现值系数-残值×复利现值系数)÷ 年金现值系数 依据例题资料,因新、旧设备使用年限不同,应当运用考虑货币时间的平均年成 本比较二个方案的优劣 (1)继续使用旧设各的平均年成本 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的现值=每年操作成本×(1-税率)×年金现值系数 =2150×(1-30%)×(P/A,12%,5) =2150×(1-30%)×3.6048 =5425.22(元) 按税法规定年折旧额=[14950-(14950×10%)]÷6=2242.50(元) 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年折旧额×税率×年金现金系数 =2242.50×30%×(P/A,12%,3) =2242.50×30%×2.4018 =1615.81(元) 残值收益的现值=残值变价收入×复利现值系数 =[1750-(1750-1495)×30%]×(P/S,12%,5) =1673.5×0.5674 =949.54(元) 旧设备变现收益=8500-[8500-(14950-2242.50×3)]×30% =8500-83.25 =8416.75(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旧设备变现收益+年付现操作成本现值-年 折旧抵税的现值-残值收益现值 =8416.75+5425.22-1615.81-949.54 =11276.62(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年金现值系 数 =11,276.62/(P/A,12%,5) =11,276.62/3.6048 =3128.22(元) (2)更新新设备的平均午成本(计算的原理同上) 购置成本=13,750(元) 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现值=850×(1-30%)×(P/A,12%,6) =850×70%×4,1114 =2446.28(元) 年折旧额=[13,750-(13,750×10%)]÷6 =2062.50(元) 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2062.50×30%×(P/A,12%,6) =2062.50×30%×4.1114 =2543.93(元) 残值收益的现值=[2500-(2500-13750×10%)×30%]×(P/S,12%,6) =[2500-(2500-1375)×30%]×0.5066 =1,095.52(元) 更换新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13,750+2446.28-2543.93-1,095.52 =12556.83(元) 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054.15(元) 通过平均年成本的计算,以成本孰低为原则选择最优方案。 [答案] 在本例题中,因为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为3,054.15元低于继续使用旧设备 的平均年成本3,128.22(元),因此应当选择更换新设备方案。 使用平均年成本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1)平均年成本法是把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置新设备看成是两个互斥的方案,而不 是一个更换设备的特定方案。 (2)平均年成本法的假设前提是将来设备再更换时,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换到 可代替的设备。 表1 投资方案的营业现金流量计算表 单位(元) 年份 1 2 3 4 5 甲方案 销售收入 150000 350000 150000 150000 150000 付现成本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折旧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税前利润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所得税 16000 16000 16000 16000 16000 税后利润 24000 24000 24000 24000 24000 营业现金流量 84000 84000 84000 84000 84000 乙方案 销售收入 170000 170000 170000 170000 170000 付现成本 60000 63000 66000 69000 72000 折旧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税前利润 50000 47000 44000 41000 38000 所得税 20000 18800 17600 16400 15200 税后利润 30000 28200 26400 24600 22800 营业现金流量 90000 88200 86400 84600 82800 表2 投资项目税后现金净流量计算表 单位(元) 年份 0 1 2 3 4 5 甲方案: 固定资产投资 -300000 营业现金流量 84000 84000 84000 84000 84000 税后现金净流量 -300000 84000 84000 84000 84000 84000 乙方案: 固定资产投资 -360000 行业资金垫支 -30000 营业现金流量 90000 88200 86400 84600 82800 固定资产残值 60000 营业资金垫支收回 30000 税后现金净流量 -390000 90000 88200 86400 84600 172800 表3 乙方案:内含报酬率的测试 年份 现金净流量 贴现率=10% 贴现率=9% 贴现系数 现值 贴现系数 现值 0 (390000) 1 (390000) 1 (390000) 1 90000 0.9091 81819 0.9174 82566 2 88200 0.8264 72888 0.8417 74238 3 86400 0.7513 64912 0.7722 66718 4 84600 0.6830 57782 0.7084 59931 5 172800 0.6209 107292 0.6499 112303 净现值 (5307) 5216 表4 乙方案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其回收基计算过程见表: 单位(元) 乙方案 现金流量 回收额 未回收额 原始投资 (390000) 现金流入 第一年 90000 90000 300000 第二年 88200 88200 211800 第三年 86400 86400 125400 第四年 84600 84600 40800 第五年 172800 40800 0 回收期=4+(40800+172800)=4.24年 (2)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