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透析

录入时间:2002-07-30

【中华财税网北京07/30/2002信息】 一、现状 财务活动是企业供、产、销各方面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 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目前,随着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逐步提高,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逐渐走向制度化和科学化。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较 为混乱,且以小型企业居多,其特点主要有: 1.财务收支违规严重。具体表现为: (1)分散资金,公款私存。造成企业资金管理失控,有些资金形成小金库,甚至 被不法分子挪用或贪污。 (2)超额存现,“白条”抵库。一些企业不遵守库存现金的最低限额制度,随意 在金库中存放大量现金。个别企业的出纳人员甚至不遵守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关制度规 定,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多日不与库存现金及银行对账单核对,造成货币资金账实 不符。 (3)赊销失控,坏账增多。一些企业的销售人员单纯追求销售业绩,在对客户的 信誉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赊销,以致造成产品销售后货款难以收回,企业的应收账 款不断上升,随之坏账也不断增加,使企业资金周转率不断下滑。 (4)招待费超支,攀比奢侈成风。按现行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的业务招待费 应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据实列支,不得超支。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企 业的业务招待费仍是普遍超支,甚至越来越大。一些企业的领导在生产经营资金相当 紧张的情况下,以装饰门面为名,违反有关规定,购买豪华小汽车,甚至个别企业为 了逃避专控手续,用小金库的钱或开据其他发票购买。 2.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为: (1)少提折旧,转移利息。一些企业以停产、半停产等为由,对企业使用中的固 定资产擅自少提甚至不提折旧,对企业合并中固定资产重估增值部分也没按规定提取 折旧;一些企业已完工并正式投产的在建工程项目,不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结转固 定资产,不仅不提折旧,还将本应列入财务费用的长期借款利息列入在建工程,造成 虚增资产原值,利润不实。 (2)“预提”不提,“待摊”不摊。一些企业的长短期借款包袱较重,为使利润 虚增,对尚未到期的银行借款利息不进行预提,对已支出的待摊费用也不及时摊销, 使企业的财务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严重失真。 (3)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一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随意改变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和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摊销方法;随意变更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严重 违背了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 3.家底不清,资产流失。具体表现为: (1)存货账实不符。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存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但是在实际执 行中,由于财务人员嫌麻烦,一年、两年或更长时间不进行彻底清查,使账实相差甚 远。 (2)固定资产管理不严。一些企业对应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不办理报废手续,不 能及时清理核账;固定资产的处置也无严格的审批程序,只凭某个领导一句话,不经 评估就可以随意将企业的某项固定资产转让他人,造成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 二、成因 1.外部影响 (1)监管不力。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放开了对小型企业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使 政府各职能部门存在着对企业管理职责权限不清的问题,如对企业财务收支监督检查 责任、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审计责任、追究企业法人代表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等, 都不很明确。此外,对企业财务处理的审批权限和程序也不清楚。如损耗比例的确定、 损失的确认等,哪个部门具体负责都不够清楚。这就造成了企业主管部门、财政、税 务、审计等执法部门对企业“面上多头管理,无人具体负责”的局面。 (2)查处不严。有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问题相当严重,但查处时往往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监督、服务质量也不高,甚至为了自身利益, 违反职业道德,出具虚假报告。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对小型企业检查严、处理宽,加 之说情风盛行,使企业经营者很少有因失误或失职给企业造成财务混乱和经济损失而 被追究责任的。 2.内部原因 (1)财务管理无章可循。目前许多小型企业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个别企业甚至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均无制度,即使有制度也多年未修订,实际工作中 不执行或很少执行。还有个别企业采购无计划,储备无定额,消耗无标准,资金无预 算。有的企业计量手段不全,物资盘点制度不严。财务管理无章可循,是导致企业财 务管理混乱的重要因素。 (2)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一些企业领导“重生产、轻管理”,忽视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有些企业经营者不懂财务管理知识,也不了解财 经法规,遇事往往主观臆断,急功近利,盲目指挥。有的厂长对生产很有研究、有经 验,但对企业财务一窍不通。有的企业法人代表为完成承包指标,授意财务人员在财 务上做文章,致使企业财务越搞越乱。 (3)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重核算、 轻管理,整天只知道记账、算账、报账,没能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一些企业的财务 人员虽然取得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应职称,但对现代财务管理方法研究甚少,还 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等方法参与企业的经 营管理和决策。 三、对策 针对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成因,改善其财务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规范企业外部监管职能,加大查处力度。理顺企业主管部门、财政、审计、 工商、物价、税务等综合部门对企业的监管职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企 业的财务管理实行综合治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要经常化、法制 化。对查出的问题,要按情节轻重,区分不同情况,追究企业法人代表、财务负责人 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 2.要求企业领导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作为国民经济基 本单位--企业的管理者,理应掌握企业管理的各项知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财务管 理是综合性最强、涉及企业供产销和人财物各方面的一项管理。事实证明,企业的经 济效益与其领导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成正比。因此,作为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应该 对企业领导提出财务管理知识方面的要求;而作为企业领导自身,也应认识到财务管 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自觉地学习和掌握必备的财务管理知识,不断提高企业的财 务管理水平。 3.建章立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企 业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首先就要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使企业的各项财务收支 有章可循,财务人员处理各项经济业务也有法可依。 4.加强岗位培训和业务考核,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政部门应定期 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 道德教育和后续教育,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掌握最新的会计法规与制 度,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aj20020713) (2)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