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税网北京06/27/2002信息】 一、会计报表检查的意义
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总括性的、反映企业单位经济活动
情况及结果的会计资料。运用它,能及时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使
用者提供全面、重要、必要的经济信息,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投资决策、信
贷决策、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报表作用
的有效发挥,是建立在会计报表的真实准确,合法合规,揭示充分和编报即时的基础
之上的。
会计报表检查的对象是会计报表,检查的主要方式是就表审表。尽管就表审表不
能解决报表内容中的实质性问题,但决不能以此认为会计报表的检查就可有可无。
在查账过程中,为了明确检查重点,缩小检查面,少走或不走弯路,收到事半功
倍之效,一般都对会计报表有关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和变化情况,先行检查分析,以寻
找可能存在问题的疑点和线索,然后据以查核有关账簿和凭证,有的放矢,步步深入
地查证情况,落实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查账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查账效率和质量。
二、会计报表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会计报表的检查,一般都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按以下程序进行。查账中,可根
据查账的目的和要求,取舍必要的环节。
(1)运用审阅法检查会计报表报送的时效性和合规性。即:报送时间是否及时
(报送日期在规定期限以内),有无缺表、缺页、缺项的问题,手续是否完备,有勾
稽关系的指标是否衔接一致等。
(2)复核表内有关项目(如小计、合计、总计及其他通过表内项目计算得出的
项目)数字的计算是否正确。
(3)对表内项目运用核对的方法,或对表内有疑点的有关项目运用抽查的方法,
验证其数字是否与有关总账、明细账、会计凭证(如产品成本计算表)上的数字相一
致。
(4)在表列数字齐全、正确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有关项目与预
算比、与上期比、与上年同期比,与本单位先进指标比、与同类企业相同指标比等,
用以揭示矛盾,寻找疑点,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此外,对某些会计报表的相关指标,
还可以分组对比,从中观察变化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会计报表检查的内容与要求
会计报表检查的对象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按其反映指标体系的属性,可以分为
主要报表和辅助报表或附表。在企业报表中,主要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辅助报表包括: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
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主要(可比)产品单位成本表等。主要报表的表种和格式由会计
制度统一规定,一般都是要对外报送的报表。辅助报表是对主要报表的某些指标或某
项业务作进一步补充或详细说明的报表,其大部分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而自行设
置的。
1、主要会计报表的检查
资产负债表是全面、综合、系统地反映企业财务静态状况的主要报表。损益表是
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最终财务成果的主要报表。在会计报表检查中,应根据查账的目的
与要求,先检查有关主要报表,再结合检查分析其他报表,逐步浓缩查账疑点,找出
查账重点。
会计报表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表与表间的衔接和逻辑关系,决定了报表项
目的相关指标的勾稽关系。检查报表间相关指标的勾稽关系,无疑就成为报表检查的
重要内容。通过检查勾稽关系,揭示矛盾。会计报表间相关指标的勾稽关系,有本期
各表种之间的勾稽关系和本期报表与前期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两个方面。
本期各种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表现为某些指标在不同表种中同时出现,数字相
同。由于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同一单位、同一时期、同一业务的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
因而数额应该完全相同。如年度“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中的
“净利润”,与“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本年净利润”数额应该一致;“资产负债
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应该一致;“财务状
况变动表”右端流动资金、流动负债各项目的变动净额,与12月31日“资产负债
表”中各项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年初数与期末数之差应该一致等。
在会计报表项目体系中,为了便于衔接和对比分析,除填制本期实际数外,有的
还要将上年末或上年同期实际数并填列示,这就形成了本期报表与前期报表的勾稽关
系。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数”与上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数”应当
一致等。
2、辅助报表的检查
财务状况变动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核算期间经营资金来源、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
况的报表。其各项目金额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各项目的金额同出一源。因此,可以
用资产负债表(或比较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相关附表的数字,运用核对或调整计
算后核对的方法,加以检查,从数字的验证中,从变化趋势及其结果的分析中发现疑
点,并评价企业投资、经营决策和理财等方面的能力。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定核算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量情况的报表,也可以说
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表。与其他报表不同的是,其他报表的会计基础是权
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表的会计基础是实收实付制。正因为如此,企业要编造所需要
的一般财务指标并非难事,但要获得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或现金净增加额,却非易事。
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筹资、融资能力,反映了企
业资产的利益效率,是企业经营状况好与不好的重要标志。不管是投资者、债权人、
管理者或经济监督者,都需要企业现金流量的有关信息。所以财政部规定其为年报的
必报表种。
现金流量表有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种表式。间接法编表比较简单,但不能反映流量
的具体构成。会计准则提倡编报直接法表式。也以直接法表式简要介绍现金流量表的
检查。
首先,复核审查有关项目的数字:一是运用表内数字间的勾稽关系,审核相关数
字是否相等,如表内14行、36行的数字,应分别与补充资料的56行、61行的
数字相等;二是运用编表原理进行数字验证,如:当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
金,加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加当期的预收货款,减当期销售退回而
支付的现金,应等于或近似于表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栏的数字;三
是检查现金等价物界定范围是否与会计制度规定一致,并符合一贯性原则。如出现差
异或差异较大,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并评价其影响。
其次,对现金流量总额与分项流量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般说来,现金流量净增
加额保持相当数额的正数,是比较好的,因为能保证后期的必要开支和派发红利。但
也不能说越大越好,或者正数值小就不好。因为净流量正数太大,可能反映出现金资
源利用率不高,如果把过大的现金存量即时用以偿还债务(如贷款),做到即时借、
即时还,减少了现金存量,加速了资金周转利用,还减少了企业的利息支出,降低了
费用,增加了盈利;如果用以合理安排投资,还可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更多
的现金来源。
再次,可用其他报表与现金流量表相关数字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检查,揭示矛
盾。例如,将“损益表”中的“产品销售收入”与“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或
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进行比较,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则反映出不仅当期货款收回较
好,还收回了前期应收货款或取得一定的预收货款,说明货款回笼较好,销售收入比
较真实;如果后者小于前者,特别差额较大的情况下,除说明货款回收情况较差外,
还应怀疑有否虚列销售、虚增损益之嫌。如此等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