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收益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分析
录入时间:2002-06-26
【中华财税网北京06/26/2002信息】 (一)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每股收益是指年度内净收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或加权普通
股总数)的比值,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反映普通股获利水平的财务指标。而资
本结构通常由公司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是这二者的比例关系。那么每股收
益和资本结构有何种关系?是否可以通过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决策者分析公司的
资金运用状况?笔者拟就此谈些看法。
通常,在一定的资本结构及产销水平下,普通股每股收益(EPS)的变动与销量
变动呈正比关系。因为销量变动导致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又导致
每股收益的变动。但实际上,每股收益的高低不仅仅受销量的影响,还受到资本结构
的左右。在资本结构变动时,公司的每股收益必然会随之变化。可以明确的是,能提
高每股收益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够合理。我们可以先合理定位公司的销售
水平,因为销售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导致公司的利润水平,而利润水平将进而影响每股
收益。从每股收益的变化可反过来承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并以此对资本结构作出
取舍、调整。
(二)
在实务中,分析判断什么样的销售水平下适用何种资本结构,通常是从分析计算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着手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实质是每股收益不受用资影响的
销售水平。即:公司在这个销售水平点上,无论是运用借入资本(负债融资)还是自
有资本(权益资本融资),每股收益均是相等的。小于或大于这个销售水平时,公司
可研究采取何种融资方式使企业收益保持较高的水平。销售额资本结构对每股收益的
变化是非常敏感的。一般说有三种情况:当销售水平达到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公司
的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配置(即资本结构)不会对每股收益有任何影响;当销
售水平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运用负债筹资可获较高的每股收益;当销售水平小
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运用权益等资可获较高的每股收益。因此在不同的销售水平
下,资本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导致每股收益的变化;反之,从每股收益的变化也可分析
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若以EPS1代表负债融资,EPS2,代表权益融资,要求出每股
收益无差别点的销售量,必须分EPS1=EPS2。
EPS=(Sale-VC-FC-I)(1-T)/N
式中: Sale为销售额; VC为变动成本; FC为固定成本;I为债务利息;T为所
得税串;N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则:
(Sale1-VC1-FC1-I1)(1-T)/N1
=(Sale2-VC2-FC2-I2)(1-T)/N2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上的Sale1=Sale2,能使上述公式成立的销售额Sale为每股收
益无差别点的销售额。
假定申庆公司1998年度资本总额为800万元,其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所占的比
例为1:3,权益资本全部是普通股且年内无增减变化,共发行在外20万股,每股面值
30元;债务资本每年负担利息20万元。年内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讨论,根据市场预测,
欲融资600万元,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方案有二:(1)全部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为
10%,利息60万元;(2)以发行普通股筹资,增发20万股(面值30元)。公司固定
成本为100万元,所得税率33%,变动成本率为50%。将上述方案有关数据代人公式:
(Sale-50%Sale-100-20)(1-33%)/20+20
=(Sale-50%Sale-100-20-60)(1-33%)/20
Sale=480(万元),即公司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为480万元,
也就是使负债筹资、权益筹资的每股收益相等时的销售额为480万元。当公司的销售
额大于或小于480万元时,则每股收益的大小将受到不同筹资方式的影响。我们可以
计算出,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的每股收益为(480-0.5×480-120)(1—33%)
/40=2.01(元)。公司想保持或达到这样的每股收益水平,可不过多考虑采用哪种
筹资方式,只需让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即可。如出现诸如市场不测、原料进货渠道不
畅、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等原因而导致公司的销售额无法达到480万元时,则需考虑采
用哪种筹资方式更具优势。反之,当估计销售额将超过480万元时,也要计算哪种等
资方式能使每股收益更大。此时,我们就应在筹资方式上进行权衡,选择最适合的资
本结构。
实践中,决策者可以通过各种等资方案的组合排队,列出多组数据,以适应预测
的需要,然后在一个以X轴表示销售额,Y轴表示每股收益的坐标图中描绘。结果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考虑风险的前提下,为使每股收益较大,针对不同的销售
水平,可选择较佳的筹资方案。本例中,当预期的销售水平达不到480万元时,采用
权益筹资方式为好;当预期销售水平超过480万元时,因为公司的收入可在很大程度
上抵补了债务成本支出,举债可使公司的每股收益进一步上升,宜采用负债筹资方式。
(三)
如果我们将风险因素考虑进去的话,问题将复杂化。因为当每股收益的增长不足
以补偿风险增加所需的报酬时,企业收益不仅不会增加,反会下挫。这不是本文讨论
的内容。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研究总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时必须予以关注。
另外,我们这里只讨论公司的每股收益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并假定债务
的本金在分析期间是不用归还的。而实务中,债务的信用期或偿还期总是有限的,所
以从现代公司的管理角度出发,还要求每年提取一定的偿债基金,使公司债务规模得
以延续的可能性加大。如果加入了偿债基金这个因素,再来分析公司每股收益和资本
结构的关系,就要在计算每股收益的公式分子上再减去一个提取偿债基金的数额(SF),
变成:
EPS=(Sale-VC-FC-I)(1-T)-ST/N
这样计算出来的公司每股收益无差别点,较之没有设立偿债基金时将更客观、科
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