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税网北京05/24/2002信息】 1.挑准贷款银行。银行之间已经在国家
规定贷款利率范围内悄悄拉开了竞争序幕。对不同的贷款利率,应当“货比三家”。
2.优化贷款方式。一定要关注和弄清不同贷款方式下的利率价差,锁定那些利
率较低的贷款方式。
3.选好贷款期限,在确定贷款期限问题上,要尽力搞准资金需求期限,避免不
必要的利息支出。
4.慎落签贷款协议。由于有些企业缺乏融资理财意识,落签贷款协议随意,所
以往往在贷款过程中人为造成“费息”,如:预扣利息贷款,留置存款余额贷款。
5.严格依约还款。从降低贷款利息支出出发,借款者依约如期偿还借款本息,
尽力避免因企业疏于管理造成贷款逾期加息现象发生。
6.废除借款入股行为。企业采取以入股职工名义从银行借款充当股份资金,除
了承担银行利息外,还要背负来自职工的筹资补贴性利息,导致企业借款性入股利率
越来越高。所以,应当尽快废除任何形式的借款入股行为。 (b200205160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