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税网北京01/23/2002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赊销业务日
渐增多一些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居高不下。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止坏账发生,
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坏账形成的原因
坏账形成的原因除债务人破产、债务人因资金周转困难较长时期未履行其偿债义
务外,还有以下原因
1.因金融诈骗形成的坏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克隆”汇票。如某公司与外单位签订了一份购货合同,对方要求其预先将
银行汇票传真过去,当该公司携汇票前往提货时,对方以验证汇票真伪为由,将真汇
票取走,并采取“偷梁换柱“手法将一张假银行汇票退还给该公司,之后又以种种理
由,拒绝了该项业务,当该公司前往出票银行办理退票时,被告知汇票为“复制件”,
真汇票已被解付。(2)假倒存单。如一客户持一张支票倒存单到某铝厂购买货物,后经
铝厂出纳人员与银行联系,确认是假倒存单。
2.因客户信誉差形成的坏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逾期不付款,签订购销台同时,约定货到即付款,但收到货物后,并不履行
付款约定,在诉讼时效内也不给对方开具任何证明。(2)开具空头支票,套取银行信
用,欺诈客户。(3)歪曲利用“债务重组政策”,以明显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货物充
抵债务。(4)利用”假破产“逃避债务。
总之,在营销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企业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把坏账
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降低坏账损失的防范措施
1.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企业最高管理层要负责营销决策和监督职能的有效实施分管营销的领导具体负责
营销风险的预测、审查;销售部门负责营销风险的信息收集、归档;营稍人员具体负
责对用户的资信材料收集汇总写出市场和客户调研报告财务部门要定期对所有欠款户
进行全面清理。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各司其职、互相牵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就追究相应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对转销的坏账也要在备查登记簿上进行登记,使其
仍处于财务控制之下。
2.建立营销风险责任制度。
营销风险责任制是防范营销风险的前提条件。在营销管理方面,以营销承包责任
制最为多见,如某铝厂结合自身实际,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实行了借据抽单式管理办
法,对送货付款业务签订《货款回收责任书》,分别由厂领导、销售部门负责人和业
务员(第一责任人)签字,视同借据。责任书共四联,第一联存根,第二联销售部门,
第三联财务入账,第四联责任人回款记录。第四联平时留在财务,把欠款额登记在回
款记录的借方,交款记在贷方,并由收款人盖章,随时结出欠款额,欠款结清后此联
退给责任人,凡是未抽出的责任书,即为赊欠,这样就把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由“
账内“移到“账外”,可随时查看各责任人的欠款情况。因此营销人员对每笔业务都
十分慎重,既要将产品销售出去又要保证货款回收,避免产生坏账。
3.加强客户资信管理,严格信用审查制度
评价客户不但要看信誉,还要看经济实力,如果没有经济实力,即使有信誉,也
是暂时的。首先,要了解客户的品质、经济实力、盈利情况、生产经营状况与趋势、
资金运转、资产负债情况、客户与本企业的往来情况,通过上述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定期进行信用评价 掌握客户信用。其次要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制度 防止与不良客户
进行交易。客户档案主要包括客户名称、规模、工商登记、开户银行账号、地址、电
话、法定代表人、业务联系人情况、信用、购买产品型号、数量以及双方签订的合同、
协议履行的情况、双方对账清况及对方还款情况等等。对客户进行分析和评价按信用
程度将客户分成核心客户、普通客户和关注客户,对于信用程度低的客户不得赊销,
在客户调查评价工作中,营销人员起到关键作用,营销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仅是
“货出去,钱进来”就万事大吉,还要密切注意客户动态。第三要“交易契约化”。
在必要时为诉讼提供法律依据。凡是赊销业务都要签订书面合同、协议等尽量避
免“口头协议”。
如果上述措施还不奏效 就要借助于法律手段。这也是清理应收账款的最后一道
“防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