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
录入时间:2001-11-28
【中华财税网北京11/28/2001信息】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
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加强成
本要素的控制,降低建筑产品的成本。下面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工费、材料费等成本要
素的控制与管理谈一点认识。
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支出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17%,且随市场价格波动而不断变化。对市场
价格作出切合实际的预测,是控制人工费支出的前提。首先根据施工进度,月初作出
用工数量,结合市场价格计算出本月控制指标。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分部分项对
每天用工连续记录,在完成一个分项后,就同控制指标用工数对比,进行评价,找出
存在问题,以便对控制指标加以修正。每月完成几个分项后各自对比,考核控制指标
完成情况。这种对人工费控制指标,最大优势在于不受任何工程结构形式的影响,具
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包清工的工程,结算工日数一定在控制指标以内考虑。确实超
过指标分项工日,找出问题的所在,及时同甲方办理有关手续。最后在人工费支出中,
一定要杜绝没有收入的支出,即定额外用工和部分零工,这些支出意味着控制指标的
失控,减少已取得成果。
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开支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3%,是成本要素的控制重点。材料费的开支
受工程承包方式、材料价格、甲方供料等多种因素影响。材料费的控制,应主要从材
料用量和价格来把握。首先对本月施工所需材料用量下发采购部门,在保证材料质量
前提下货比三家。采购过程以预算价格为控制指标,确保采购过程产生收益。对甲方
供料,确保足斤足两,严把验收入库环节。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工程进度实行限
额领料,完成一个分项后,考核控制效果。最后是杜绝没有收入的支出,把返工损失
降到最低限度。返工问题,不但影响材料费成本,而且增大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声誉,
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认识。月末应把控制用量和价格同实际成本横向对比,考核实际
效果。
在做好施工过程中要素控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建筑业在核算中的特点。1.材料
成本差异合理分配问题。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差价,要在耗用和库存材料之间合
理分配。真正反映材料实际成本的构成。当月的差异率乘以当月库存材料完全等于本
月材料差异余额。2.材料暂估问题。在材料报耗中,存在对方没有及时提供发票,
不能验收入库的实际问题。正确暂估应按实际收到数量为根据。而不能只暂估材料负
数。3.在当月报耗中,正确区分收益期间。也就是说,报耗材料是否形成当月收入。
4.甲方供料结算环节的把握:在甲方所供材料型号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有项目部
给予调节,可考虑按调节后型号价格进行材料结算。5.三材代购情况。如甲方没有
能力供应所需三材,而由项目部代购时,应特别注意,采购价、协议价、预算价“三价
二差”的正确核算,以还原采购材料的真实价格。
机械费的控制
机械费的开支约占建筑产值的7%,一般采取租赁方式。对此的控制指标,主要
是根据工程量计算出使用的机械台班数。在施工工程中,每天做细台班记录是否存在
维修、顶升的台班。如存在现场停电超过定额规定时间应及时作好待班现场签证记录,
月末实际使用台班同控制台班的绝对数进行对比。将量差分析发生的原因。对机械费
价格一般采取租赁协议,合同一般在结算期内不变动,所以,控制实际用量是成败关
键所在。
在会计核算中应注意:1.大型设备进出场、安拆-次性费用的合理负担。一般设
备此项费用在第一次结算时,数额很大,在核算中必须使费用在整个施工周期内均衡
负担;2.设备用电问题。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一般使用现场施工用电,所以在结
算租赁费时,应把设备使用的电费给予扣除。必须指出的是,机械费的控制涉及到施
工安全问题,绝不能因控制费用开支而减少安全措施的投入。
施工间接费支出的控制
间接费支出一般约占建筑产品的11%左右。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间接费支出是控
制的重点。1.压缩施工现场非生产人员,提高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提倡一专多
能。2.间接费开支实行产值、利润双控措施。按预计当年完成企业总产值计算出控
制开支的总数,再同二级单位签定承包合同,同时应把产值费用率指标作为确保指标。
控制间接费用,要对有定额收入的支出制定产值费用率,根据工程进度分阶段制
定控制目标。对没有定额收入的费用,均为定额颁布后国家政策允许列支,没有及时
得到补偿,作为控制,这部分费用在争取政策调整的同时作好数据归集工作。在会计
核算方面,还要正确区分间接费用明细科目核算范围,分包单位计取管理费应记录直
接费成本。决不允许把属压缩费用乱摊乱挤在其他科目,正确计提各类费用,确保会
计核算真实性,控制指标客观性。(t200111039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