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2001释疑:财务会计报告——现金流量表(2)
录入时间:2001-10-30
【中华财税网北京10/30/2001信息】 四、现金流量表各项目金额的确定方法
鉴于补充资料部分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已在上面加以说明,所以此处主要是针对正
表部分各项目的填列方法进行说明。由于企业账户记录是直接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
润表服务的,所以不可能根据各账户余额进行适当分解和归集后,直接填列现金流量
表。因此,如何确定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金额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所在。一般说
来,在手工记账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如下方法。
(一)专项记录
企业在进行日常核算的同时,就随时将每一笔业务的处理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归集
到各个现金流量项目中去。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现金流量各项目就可以根据各累计数
直接填列。无论采用直接法还是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各项目均可以
来用这种方法。
(二)逐一检索
如果企业在进行日常核算时,没有随时将每一笔业务的处理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归
集到各个现金流量项目中去。这时,可以在期末对各账户发生额逐一加以辨认和检索,
然后将其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归集到现金流量的各项目中去。根据各项目的累计数,也
可以直接填列现金流量表。无论采用直接法还是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
量各项目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虽然确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均可采用上
述两种方法,但是,一般说来,它们更适用于确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
流量。
(三)调整平时记录
专项记录与逐一检索方法,对于业务量不大的企业或业务量不大的现金流量项目
来说,是比较适用的。但是,对于业务量较大的企业或业务量较大的现金流量项目来
说,则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这时,就可以对平时的会计记录进行调整,从而计算得
出各现金流量项目的金额。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次数频繁,所以更适于
采用这种方法。这些调整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利用计算公式。由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各有关
账户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所以,很多现金流量项目的金额都可以根据这种内在联
系和对应关系,利用一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来。下面就是两个主要项目的计算公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企业业务的多样性和有关账户核算内容的复杂性,下面的参考公
式未必完全适用。企业在运用时可能需要加以适当调整。
(1)商品销售、提供劳务。
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本期销项税额
+应收账款减少数
-应收账款增加数
+应收票据减少数
-应收票据增加数
+预收账款增加数
-预收账款减少数
+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
-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而
减少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当期核销的坏账
-票据贴现的利息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
支付的现金=商品销售成本+本期进项税额
+商品存货增加数
-商品存货减少数
+应付账款减少数
-应付账款增加数
+应付票据减少数
-应付票据增加数
+预付账款增加数
-预付账款减少数
2.编制调整分录。在运用上面的参考公式计算确定现金流量各项目的金额时,
没有形成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整个调整过程和结果没有勾稽关系,不容易发现
差错和遗漏。如果采用复式记账原理进行调整,则可以使整个调整过程形成一个严密
的工作程序,这就是编制调整分录。
(1)调整分录与会计分录的区别。调整分录与会计分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
同之处,此处有必要特别说明以下两点不同之处。首先,调整分录不必编制记账凭证,
也不必登记会计账簿,它仅供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使用。其次,编制调整分录时不再使
用原会计科目,而是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项目名称作
为会计科目使用。其中,涉及现金收支的,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或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作为总分类科目使用,将其中的各现金流量项目作为二级会计科
目使用。
(2)调整内容。需要编制调整分录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现金本期变
动额;二是涉及三类现金流量的所有业务。具体说,第二部分的调整内容是,从利润
表的第一个项目“主营业务收入”开始,直至最后“净利润”项目为止,逐一进行调
整。在此调整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利润表调整完成后,再逐一
调整资产负债表中尚未涉及到的项目。如果本期业务从未涉及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
的某一项目,则该项目不必调整。
(3)编制方法。对于第一部分的调整内容,所编制的调整分录比较简单。如果
本期现金净增加,即:
借:现金
贷:现金净增加额
如果本期现金净减少,即:
借:现金净减少额
贷:现金
对于第二部分的调整内容,则需要首先将各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对应账户本期的
增减金额逐一确定,如果涉及到现金收支,再利用参考公式计算其现金流量,最后就
可以根据参考公式计算的结果,采用与日常编制会计分录相同的方法编制调整分录。
具体作法详见后面的综合例题。此处仅以一简单例子进行说明。
比如,某企业本期现金净增加10000元。调整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涉及到的项
目有:主营业务收入100000元,本期应收账款增加40000元,应收票据因
收回减少10000元。
首先利用参考公式计算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增加数+应收票据减少数
=100000元-40000元+10000元
=70000元
编制的调整分录为: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70000元
应收账款 40000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元
应收票据 10000元
借:现金 10000元
贷:现金净增减额 10 000元
3.编制工作底稿。在采用编制调整分录确定现金流量各项目的金额时,可以工
作底稿或T型账户为工具,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思路是相同的。在此仅对工作底稿的编
制方法进行说明。
(1)工作底稿的结构与内容。在直接法下,工作底稿纵向分为三段,第一段是
资产负债表项目,其中又分为借方项目和贷方项目内部分;第二段是利润表项目;第
三段是现金流量表项目。工作底稿横向分为五栏,第一栏是项目栏,填列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各项目名称;第二栏是期初数,填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初数,
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部分则空置不填;第三栏填列调整分录的借方;第四栏填列调
整分录的贷方;第五栏是期末数,填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末数和利润表及现金流量
表的本期数。现金流量表部分这一栏的数字可直接用来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工作
底稿的具体格式详见表13-5。
(2)编制程序。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程序具体如下:
第一,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
第二,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
第三,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部分;
第四,核对调整分录,借方、贷方合计均已经相等,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加减
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也已等于期末数;
第五,根据工作底稿中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例13-1 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19×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表1
3-4的年初数所示。
该企业2000年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1)收到银行付款通知,用银行存款支付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200000元,
增值税已于前期支付。
(2)购入原材料一批,货款300000元和增值税款51000元已用银行
存款支付,材料尚未运到。
(3)收到原材料一批,其货款已支付。该材料已验收入库,实际成本为200
000元,计划成本为190000元。
(4)购入原材料一批,货款和运费共计199600元,增值税款33932
元,全部款项以银行汇票支付。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银行汇票余款468元的收账通
知。该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200000元。
(5)销售产品一批,其不合税售价为600000元,款项尚未收到。产品已
发出,其实际成本为360000元。
(6)将短期股票投资30000元兑现,收入33000元已存入银行。
(7)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170940元、增值
税款29060元、包装费和运费2000元。设备已交付使用。
(8)购入工程物资一批,价税合计300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9)在建工程应负担应付工资400000元,应付福利费56000元,应
付耕地占用税200000元。
(10)计提在建工程应负担的长期借款利息300000元。
(11)一项价值为2800000元的在建工程完工,已办理竣工手续交付生
产使用。
(12)基本生产车间报废一台机床,其原始价值为400000元,已提折旧
360000元。发生清理费用1000元,残值收入1600元,全部款项均通过
银行收付。清理工作已结束。
(13)为购建固定资产,从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800000元存入银行。
(14)销售产品一批,价款为1400000元,税款为238000元,款
项已存入银行。该产品的实际成本为840000元。
(15)一张面值为400 000元的不计息银行承兑汇票(不含增值税)到期,
款项已存入银行。
(16)收到股息60000元(该项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方税率和本企业
一致,均为33%),已存入银行。
(17)出售一台不需用设备,其原始价值为800000元,已提折旧300
000元,该设备已由购入单位运走。收到价款600000元存入银行。
(18)归还短期借款本金500000元和已预提的利息25000元。
(19)提取现金1000000元,准备发放工资。
(20)支付工资1000000元(包括在建工程人员工资400000元)。
(21)结转分配应付工资600000元(不包括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其中:
生产人员工资55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 000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
工资30000元。
(22)提取职工福利费84000元(不包括在建工程应负担的福利费560
00元),其中:生产工人福利费77000元,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2800元,
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福利费4200元。
(23)提取应计入本期损益的借款利息共计43000元,其中:短期借款利
息23000元,长期借款利息20000元。
(24)基本生产领用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400000元,领用低值易耗品,
计划成本为100000元,采用一次摊销法摊销。
(25)结转领用原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率为5%。
(26)摊销无形资产120000元,摊销印花税20000元和基本生产车
间固定资产修理费(均已列入待摊费用)180000元。
(27)计提固定资产折旧200000元,其中:计入制造费用160000
元,管理费用40000元。
(28)收到应收账款102000元(不含增值税)存入银行。按应收账款余
额的3‰计提坏账准备。
(29)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展览费20000元。
(30)计算并结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2564800元。期初和期末均无在产
品。
(31)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20000元。
(32)销售产品一批,价款为500000元,增值税款为85000元,收
到一张585000元的商业承兑汇票。产品的实际成本为300000元。
(33)将上述商业承兑汇票到银行办理贴现,贴现息为40000元。
(34)提取现金100000元,准备支付退休金。
(35)支付退休金100 000元,未统筹。
(36)本期产品销售应缴纳的教育费附加为4000元。
(37)以银行存款缴纳增值税200000元和教育费附加4000元。
(38)结转本期产品销售成本1500000元。
(39)将各损益类账户结转本年利润账户。
(40)计算并结转应交所得税204798元。
(4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47580.20元,公益金23790.10元。
(42)结转本年利润,并将利润分配账户除“未分配利润”之外的各明细账户
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
(43)偿还长期借款2000 000元。
(44)以银行存款缴纳所得税194178元。
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1)借:应付票据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2)借:物资采购 3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0
贷:银行存款 351000
(3)借:原材料 190000
材料成本差异 10000
贷:物资采购 200000
(4)借:物资采购 199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3932
银行存款 468
贷:其他货币资金 234000
借:原材料 200000
贷:物资采购 199600
材料成本差异 400
(5)借:应收账款 70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000
(6)借:银行存款 33000
贷:短期投资 30000
投资收益 3000
(7)借:固定资产 202000
贷:银行存款 202000
(8)借:工程物资 300000
贷:银行存款 300 000
(9)借:在建工程 656000
贷:应付工资 400000
应付福利费 56000
应交税金--应交其他税金(耕地占用税) 200000
(10)借:在建工程 300000
贷:长期借款 300000
(11)借:固定资产 2800 000
贷:在建工程 2800000
(12)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00
累计折旧 360000
贷:固定资产 4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借:银行存款 1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600
借: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39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9400
(13)借:银行存款 800000
贷:长期借款 800000
(14)借:银行存款 1638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4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38000
(15)借:银行存款 400000
贷:应收票据 400000
(16)借:银行存款 60000
贷:投资收益 60 000
(17)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00
累计折旧 300 000
贷:固定资产 800000
借:银行存款 6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 100000
(18)借:短期借款 500 000
预提费用 25000
贷:银行存款 525000
(19)借:现金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20)借:应付工资 1000000
贷:现金 1000000
(21)借:生产成本 550000
制造费用 20000
管理费用 30000
贷:应付工资 600000
(22)借:生产成本 77000
制造费用 2800
管理费用 4200
贷:应付福利费 84000
(23)借:财务费用 43000
贷:预提费用 23000
长期借款 20000
(24)借:生产成本 1400 000
贷:原材料 1400000
借:制造费用 100000
贷:低值易耗品 100000
(25)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1400000×5%=70 000
低值易耗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100000×5%=5000
借:生产成本 70000
制造费用 5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75000
(26)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120 000
贷:无形资产 120000
借:管理费用 20000
制造费用 180000
贷:待摊费用 200 000
(27)借:制造费用 160000
管理费用 40000
贷:累计折旧 200000
(28)借:银行存款 102000
贷:应收账款 102000
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1800
贷:坏账准备 1800
(29)借:营业费用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30)借:生产成本 467800
贷:制造费用 467800
借:库存商品 2564800
贷:生产成本 2564800
(31)借:营业费用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32)借:应收票据 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33)借:银行存款 545000
财务费用 40000
贷:应收票据 585000
(34)借:现金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35)借: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 100000
贷:现金 100000
(36)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000
贷: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4000
(37)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200 000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4000
贷:银行存款 204000
(38)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0000
贷:库存商品 1500000
(39)借:主营业务收入 250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0
投资收益 63000
贷:本年利润 2663000
借:本年利润 19824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500000
营业费用 4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000
管理费用 316000
财务费用 83000
营业外支出 39400
(40)本年应交所得税:(680600-60000)×33%
=204798
借:所得税 204798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04798
借:本年利润 204798
贷:所得税 204798
(41)本年应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680600-204798)×10%=47580.20
本年应提取公益金:
(680600-204798)×5%=23790.10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71370.30
贷:盈余公积--般盈余公积 47580.20
公益金 23790.10
(42)借:本年利润 475802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75802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1370.30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71370.30
(43)借:长期借款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44)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94178
贷:银行存款 194178
将以上会计分录登记入账后,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本期无发生额的除外)以T型
账户的形式例示如表13--3(略),据以编制的“总分类户发生额与余额试算平衡
表”如表13-4所示。
表13-4 总分类账户发生额与余额试算平衡表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现金 600 1100000 1100000 600
银行存款 2578000 4180068 5117178 1640890
其他货币资金 234000 234000
短期投资 30000 30000
应收票据 492000 585000 985000 92000
应收股利 1000 1000
应收利息 1000 1000
应收账款 600000 702000 102000 1200000
坏账准备 1800 1800 3600
项付账款 200000 200000
其他应收款 8000 8000
物资采购 499600 399600 100000
原材料 5060000 390000 1400000 4050000
材料成本差异 10000 75400 65400
低值易耗品 100000 100000
产成品 2564800 1500000 1064800
生产成本 2564800 2564800
待摊费用 200000 200000
长期股权投资 320000 320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0000 20000
长期债权投资 200000 200000
固定资产 3000000 3002000 1200000 4802000
累计折旧 800000 660000 200000 340000
固定资产清理 641000 641000
在建工程 3000000 1256000 2800000 1456000
无形资产 1200000 120000 1080000
递延资产 400000 400000
短期借款 600000 500000 100000
应付票据 400000 700000 500000 200000
应付账款 1907600 1907600
应付工资 200000 1000000 1000000 200000
应付福利费 20000 140000 160000
应交税金 60000 479110 829798 410688
其他应交款 13200 4000 4000 13200
其他应付款 100000 100000
预提费用 2000 25000 23000
长期借款 3200000 2000000 1120000 2320000
实收资本 10000000 10000000
盈余公积 300000 71370.30 371370.30
利润分配 142740.60 547172.30 404431.70
本年利润 2663000 2663000
主营业务收入 2500000 2500000
折扣与折让
主营业务成本 1500000 150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000 4000
营业费用 40000 40000
管理费用 316000 316000
财务费用 83000 83000
制造费用 467800 467800
投资收益 63000 63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0 100000
营业外支出 39400 39400
所得税 204798 204798
合 计 17624600 7624600 387116.60 987116.60 16616290 16616290
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前例资料可知,甲企业本期产品销售收入为2500
000元,本期销项税额为425000元,应收票据减少400000元,应收账
款增加600000元,这些均与销售商品收到现金有关。因此,甲企业本期销售产
品取得现金计算如下:
2500000+425000+400000-600000
=2725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