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呼唤会计创新
录入时间:2001-10-26
【中华财税网北京10/26/2001信息】 由于受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会计改
革中面临许多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无形资产会计的创新更是当务之急。
知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侧重于有形资产,而对无形资产虽有所考
虑但其范围却很狭窄。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经济学中确认的无形资产有29项之多,
FASB确认的有11项,而我国会计上确认的却只有7项。由此不难看出,我国现行无形资
产会计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账面上的无形资产并不是企业拥有的全部无形资
产,即无形资产的价值未能得到全面体现。显然,这种对无形资产“熟视无睹”的会
计确认与计量模式有悖于知识经济的要求。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内
容必将出现以下变化:(1)企业拥有的全部无形资产都将纳入会计系统进行核算和管理。
(2)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各项开支,特别是有关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支出中有可能形成无
形资产的部分,将会纳入资产的范围予以核算;(3)企业的人力资源也将
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确认和计量。
知识经济下的无形资产披露方式需进一步完善
现行会计披露方式与工业经济相适应,主要围绕有形资产来设计和运作。其弊端
主要表现为:(1)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排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项目之后披
露,其结果使得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处于从属甚至是无足轻重的地位;(2)在财
务报告中未能披露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的详细项目,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无形
资产的构成及其科研投入的具体情况。报表使用者对企业有关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势
必越来越关注,传统的无形资产披露方式的局限性也就越来越明显。因此,资产负债
表中的资产项目不宜再按资产的流动性来编排,而应以不同类型资产的不同价值取向
来予以排序,即按资产内含价值的高低排列。对于内含价值高的包括人力资源和知识
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不仅要优先报告,而且内容要尽可能详细。只有这样,才能保
证会计信息充分反映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进而也便于报表
使用者对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知识经济发展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提出挑战
但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如果仍然按历史成本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对自创的大多
数无形资产不予确认或虽予以确认但却只反映实际成本,则会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
与它的实际价值之间产生巨大差异,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制度性失真愈演愈烈。近年
来,由此引起的会计界人士对商誉会计的批评,实际上也是对历史成本原则、谨慎性
原则等无形资产会计处理原则的抨击。因此,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探索无形资产会
计处理原则的变革,是摆在会计界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