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企业会计制度2001释疑: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与修理

录入时间:2001-10-24

  【中华财税网北京10/24/2001信息】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依据是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 都计提折旧。 (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1.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和工具器具等。 2.房屋和建筑物(无论使用与否均应计提折旧)。 3.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4.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企业的固定资产经常会发生增减变动,一般对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 旧,下月起开始提取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下月起停止提取折 旧。另外,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 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 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当期计提的折旧额和对原折旧额的调整, 均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处理。 (二)下列固定资产不应提取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4.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三、折旧的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 减法等。 (一)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提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 法。应提的折旧额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的 每期折旧额相等。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 是假定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其使用程度而磨损,因此,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应平均分 摊于固定资产提供的各个工作量中。这种方法计算的单位工作量计提的折旧额是相等 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 每期固定资产折旧额=该期固定资产实际完成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工作量法中的工作量可以是行驶里程,也可以是工作时数。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将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乘以不考虑残值情况下直线法折旧率 两倍来计算各期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 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为了避免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降低到它的预计净残值 以下,应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 余额平均摊销。 例6-10 A企业某项设备的原值为100000元,预计残值收入为4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额如表6-1。 表6-1 单位:元 年份 期初账面净值 折旧率 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期末账面净值 1 100000 40% 40000 40000 60000 2 60000 40% 24000 64000 36000 3 36000 40% 14400 78400 21600 4 21600 8800 87200 12800 5 12800 8800 96000 4000 折旧率=2/5×100%=40% (四)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 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 年限的各年年数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 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的发展、环境及其他方面情况,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折旧方 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另外,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企业由于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 值的,应当根据调整后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选定的方法计提折旧; 第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采用与自由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 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 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 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第三,对于接受捐赠的旧的固定资产, 应当按确定的固定资产价入账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及预计残值,按选用的折旧方法 计提折旧。 四、折旧的会计处理 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营业费 用”、“其他业务支出”等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五、固定资产修理 固定资产修理按其修理范围的大小、间隔时间的长短和修理费用的多少划分为大 修理和中小修理两种。 (一)固定资产大修理 固定资产大修理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局部更新。其特点是修理范围大、间隔时 间长、修理次数少和支出费用大。根据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对固定资产大修理费 用一般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法。预提是指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修 理次数和每次预计的修理费用,在两次大修理间隔期内各期均衡地预提预计发生的大 修理费用,并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待摊是指企业实际发生大修理费用时作为待摊 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并将所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次大修理前平均摊销,计入 有关部门的成本费用账户。 (二)固定资产中小修理 固定资产的中小修理,又称日常修理,是指企业为了维持固定资产正常工作状态 所进行的经常性修理工作。其特点在于修理范围小、间隔时间短、修理次数多、费用 支出少。由于固定资产中小修理支付的费用少、经常发生并且比较均衡。为了简化核 算工作,应在修理费用发生时直接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