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经理工作手册:财务分析和控制
录入时间:2001-08-13
【中华财税网北京08/13/2001信息】 一、财务计划和控制涉及以某些标准为基
础作出计划及建立反馈系统和调整系统的绩效的不断改善。这种财务计划和控制过程
包括预测和几种预算的运用。企业活动的每一重要领域都建立了预算系统,如图9-1
财务计划和控制过程概览(略)所示。
二、认识到盈亏平衡的联系可能是非线性的,就可以克服传统的盈亏平衡分析中
存在的一些欠缺。例如,认为增加的销售额只能通过连续降低价才能实现是有一定理
由的。同样,实例研究表明每单位平均变动成本在产出的一定范围内下降,然后就开
始上升。这些假定如图9-2非线性盈亏平衡图(略)所说明的那样。该图反映了经济
学家关于描述销售收入总额和成本总额的曲线的形状的一般假设。
因为固定成本作用的原因,开始存在一个亏损的区域,这时销售额相对低。接下
来就是正利润区域。所以,达到一个上方盈亏平衡点,该点以后又是亏损区域。图
9-2说明了利润区域中达到最大利润时的产出。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在这一点时,销售
收入总额曲线的斜率和成本总额曲线的斜率相等。用经济术语来说,这两条曲线的斜
率分别是边际销售收入和边际成本。因此,用经济术语来说,达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
边际销售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图9-3经济杠杆(略)说明了在该产出时,销售收入总
额和成本总额间的差额最大。因此,传统的经济学原则代表了盈亏平衡分析的一种形
式。或者说,我们认为把盈亏平衡分析置于对销售收入总额和成本总额函数的形状不
很严格的假设的结构中时,这一方法会更有用。
三、只要运用得恰当,盈亏平衡分析对许多重要的企业决策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般而言,企业有三种独立的但是互相联系的方式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在新产品决策
时,平衡盈亏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新产品的销售额规模必须为多大时才能盈利。盈
亏平衡分析也可用作研究经营水平的一般扩张效应的广泛基础。最后,在分析现代化
和自动化计划时,企业将以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方式运转,从而以固定成
本代替了可变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盈亏平衡分析有助于分析从可变成本转换到固定
成本产生的后果。
四、经营杠杆可以更准确地定义为销售量的既定变化对净经营所得(NOI)的
影响。为度量销量变化对盈利的效应,我们计算经营杠杆度,它等于净经营所得变化
的百分比同销售单位或销售收入总额变化的百分比的比率。其代数式为:
经营杠杆度=经营所得变化的百分比/销售单位或销售收入总额变化的百分比
DOLB=(△所得/所得)÷(△Q/Q)=(△X/X)÷(△Q/Q)
经营杠杆度越高,利润波动幅度越大,或者向上、或者向下,以对销量变化作出
反应。
高经营杠杆度说明积极的价格政策会增加利润,尤其是当市场对价格小的降价就
会作出反应时。
另一方面,C公司高经营杠杆度告诉我们该公司在销量波动时,要遭受大幅度的
利润波动。
五、建立在销售收入基础上的现金盈亏平衡点的公式可从利润盈亏平衡点的公式
中推导出来。唯一的变化是从固定成本中减去非现金支出量,即:
TR*=(F-非现金支出量)/CR
如果非现金支出非常接近固定成本总额,那么现金盈亏平衡点接近于零。根据产
出单位确定的现金盈亏平衡点与利润盈亏平衡数量是可比的,除固定成本还应对非现
金支出作出调整这一点外:
Q*=(F-非现金支出)/C
这里又是,如果非现金支出非常大,那么现金盈亏平衡点会很低,不管固定费用
有多大。
现金盈亏平衡分析并不完全代表现金流;因为这个原因,要求现金预算。但是现
金盈亏平衡分析是有用的,因为它提供来自经营中的现金流的状况。企业总会发生一
定量的固定成本。这一固定成本在经济滑坡时会招致亏损,但在经济上升时会带来大
笔利润。如果现金支出小的话,那么企业也许能在现金盈亏平衡点以上经营(甚至在
亏损期时)。因此,破产风险(其意义是不能偿还现金债务)小。这允许一个企业通过
自动化和经营杠杆来追逐较高的利润。
六、现金盈亏平衡分析中所涉及思路的自然延伸,就是要考虑现金预算。现金预
算是工商企业财务计划和控制过程中特别重要的工具。它对将来某段时间内的现金收
入和现金支出作出计划。这为财务主管提供了一个检查和控制将来现金收入和现金支
出的框架以及将来现金流的可能模式的概况。财务主管然后就可以检查收款和付款过
程,以确定他是不是在使企业的净现金流最大化。如果不管他怎样努力控制现金流入
和流出,现金预算仍表明要求追加筹资,那么财务主管将要一段准备时间,以为将来
筹资采取必要的行动。
应该强调的是,现金预算像企业财务计划其它要素一样并不代表自身的终了。它
是为企业提供一个效率更高的管理的工具。通过运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它可能反映
出大量可能性的未来现金流的效应。销售额的增加或减少的影响、平均收款期的变化、
劳动成本的变动等,都能被分析出来,它们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状况的效应也能估计出
来。
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及早为企业提供调整将来可能发生变化的准备时间。重点应
该放在考虑企业能怎样最佳地适应将来可能的变化。同样,现金预算和其它财务计划
工具的价值在于使企业确定哪一变化影响大,哪一变化影响小。
但是主要的强调在于企业可以怎样调整来对付将来的意外情况。如果销售额下降,
开支能不能迅速调整降下来?如果销售额上升,能不能进行新的购买,需不需要追加
劳动力?追加的机器设备要求销售额增加多大水平?企业销售额的变化,或者原材料的
变化,或者劳动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的盈利和现金流会产生什么影响?企业适应这些变
化作出调整时是否有主动权?再次,我们强调财务计划就其自身而言并不是目的。他
们是一种工具,引导企业形成正确的政策,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常面临的竞争性变
化作出快速的调整。
七、由于组织上的原因,大型企业通常是建立在分权化基础上的。
公司总部或中央本部通常采取杜邦系统的形式控制其分部。如图9-4杜邦分部控
制图(略)所示。
八、多分部企业公司控制的杜邦系统的逻辑原理已延伸到更广的全面计划模型中
去。这些模型为理解财务计划和控制基本关系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既然他们通常强调
公司整体的观点,所以重点是财务杠杆和税收考虑后的权益收益。为说明财务计划和
控制的这些基本联系,将使用下列因素和近年来美国所有制造业平均数所对应的数字。
符号 联系 数值
T = 资产周转 2×
M = 销售毛利 5%
L = 财务杠杆 2×
b = 保留率 0.6
BV = 账面价值
BVS = 每股账面价值
EPS = 每股收益
DPS = 每股股息
G = 可保持增长率
权益收益(ROE)涉及周转、销售利润率、财务杠杆三个基本因素,其相互关系为:
资产周转×销售利润率×财务杠杆=权益收益
这三个基本因素也可用比率表达:
销售额/总资产×净收益/销售额×总资产/权益=净收益/权益
从符号上看,我们有资产周转率(T)和销售毛利(M)以及财务杠杆(L)三者的乘积
等于权益收益。
根据权益收益方面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算出每股收益(EPS)。
权益收益×每股账面价值=每股收益(EPS)
净收益/权益×权益/股份数=净收益/股份数=EPS
每股收益数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它反映了发行股份数这样的主观因素。
得到每股收益后,只要花费很短的步骤就可以得到每股股息。所需的新项目是股
息支付。股息支付为1减去保留率,即1-b:
对每股股息,我们有:
每股收益×股息支付=每股股息
净收益/股份数×股息/净收益=股息/股份数
现在把计算每股股息的一整套因素显示如下:
销售额/资产总额×净收益/销售额×资产总额/权益×权益/股份数×支付的股息
/净收益=每股股息
利用符号和数字,我们得到:
T×M×L×BYS×(1一b)=DPS
为得到股息的总量,我们将使用账面价值总额而不是每股账面价值。用符号表示
为;
T×M×L×BV×(1一b)=股息
和可保持股息这一观点相联的是可保持增长率的概念。它再次涉及到对我们用略
为不同的方式讨论过的因素的利用。可保持的增长率就是权益收益乘以保留率。因此,
我们有:
T×M×L×S=可保持的增长率
虽然这些联系看起来简单,但可保持增长率这一概念涉及许多企业和财务的分析。
方程中每一个因素代表企业制定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周转指的是企业的资产或资源
运用的效率。销售毛利是对企业管理其与产品所获价格相关的成本状况的一种重要量
度。财务杠杆是制定财务决策的主要方面之一。保留率反映了同企业可自由支配现金
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投资需求。
(3)